仲夏时节,青岛市王哥庄的茶山漫坡叠绿,清晨的露水沾着茶树嫩芽,沁出清甜的茶香。山东管理学院青耘茶乡振兴实践队的学子们,带着专业的知识与热忱,背着行囊走进云栖镇的生态茶园与古韵茶厂,以“三下乡”实践为纽带,让青春的脚步与茶乡的发展同频,让书本里的智慧化作助农的实效。
多专业协同破题:茶垄间摸清产业“病灶” “您家的茶叶主要靠镇上收购商收,价格是不是每年都不稳定?”“炒茶时火候全凭感觉,有没有遇到过茶叶炒焦或香气不足的情况?”实践队刚到王哥庄,就分成4个调研小组,走进茶农家中去调研农户在生产制作销售方面所遇到的“疑难杂症”。
实践队的学子们认真梳理了当地茶叶销售渠道,发现80%依赖线下批发,线上仅靠零散微商售卖;翻看了当地现有宣传内容,发现多是简单的茶叶图片,缺乏故事性;经过一周调研,团队精准汇总出崂山茶产业的三大“病灶”:销售渠道单一,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市场形势;品牌包装简陋,且易被仿品替代
图为队员观摩茶叶炒制工艺。刘传杰供图
茶田车间躬行:指尖触摸千年茶魂 “提手采要掐住芽头下方一厘米,不能拽,不然会带起茶梗。”在茶农的指导下,学子们小心翼翼地在茶垄间穿梭。练了一上午,指尖磨出红印,才慢慢掌握诀窍。“原来采一斤好茶要弯几百次腰,茶农太不容易了。”在此次田间劳动中,队员们除了学习了采茶标准,还多了这一条感悟。
图为队员采摘的茶叶。乔善成供图
走进古韵茶厂的炒茶车间,铁锅温度高达200℃,热浪扑面而来。炒茶师傅刘师傅手持茶帚,将鲜叶倒入锅中快速翻炒,茶叶的清香瞬间弥漫。“杀青要‘高温快炒、先高后低’,才能锁住茶香。”刘师傅边演示边讲解,通过这次近距离的接触,队员们更体会到“炒茶三分钟,出汗一瓢水”的艰辛。
图为队员观摩氧化工艺过程。刘传杰供图
数字赋能传香:让云栖茶香飘向全国 为了讲好云栖茶的故事,队员们结合采茶炒茶的实际感受,拍摄了崂山茶从萌芽到成茶的全过程这些内容在短视频平台上线后,迅速吸引关注: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超1000次。同时队员们也架起了手机,开启了直播,直播累计观看量达1.8万人次,不少网友留言咨询购买。最终,实践队帮茶农对接价值客户37人,达成合作意向12笔,直接带动茶叶销售额的增长。
图为初加工后的茶叶。乔善成供图
“青年就该到乡村一线去,把所学用到实处。”队员们表示,这次实践让他们读懂了乡村振兴的意义。如今,王哥庄的茶垄中,还留着学子们的足迹;而他们带回的,不仅是满满的实践收获,更有对“三农”事业的深厚情怀。山东管理学院的学子们用行动证明:乡村振兴的沃土上,青春力量能让茶香更浓,让茶乡的未来更有希望。
作者:乔善成、刘传杰
来源:山东管理学院青耘茶乡振兴实践队暑期实践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