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安徽六安盲道调研:为无障碍环境“诊脉开方”

    2025-08-23    阅读:
    来源:大学生网报
大学生网报六安8月15电(通讯员 张斯源)为深入了解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助力营造更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7月22日 - 8月5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学生黄兴锐对安徽六安市校园周边及部分公共场所盲道展开实地调研,重点测量盲道覆盖率、破损率、占道率,为城市无障碍环境优化提供数据参考 。
  
七月末的六安被热浪包裹,午后路面温度超过35℃。黄兴锐背着装有卷尺、记录表和相机的双肩包,沿着裕安区的街道缓慢前行。他的调研从城南中学门口开始,这里的盲道像一条褪色的丝带,部分砖块的凸起纹路已被磨平。“正常盲道的凸起高度是5毫米,这里只剩不到2毫米了。”他蹲下身,用指尖摩挲着砖块表面,额角的汗珠滴落在人行道上,瞬间晕开一小片深色印记。第一次测量显示,这段盲道覆盖率87.45%,刚踩在合格线边缘,而几块松动的砖块成了明显的“短板”。
 
7月31日再次来到城南中学时,井盖旁新出现的碎裂砖块让情况雪上加霜。黄兴锐用卷尺量出破损区域直径达30厘米,计算后发现破损率升至13.57%,远超5%的合格标准。他当即联系了市政部门反映情况,直到30小时后才看到维护人员到场施工。“规定是24小时内响应,多出来的6小时,对视障人士可能就是多6小时的风险。”他在笔记本上画出破损位置示意图,特意用红笔圈出等待时长。
 
类似的“数据陷阱”在多所学校周边显现。8月3日清晨,裕安小学外的盲道在阳光下泛着白光,初看几乎没有破损痕迹,但周边店主的话道出了隐忧:“前段时间砖松了,学生家长反映了好几天才有人来修。”而中心小学旁的盲道更具戏剧性——100%的覆盖率看似完美,16.5%的破损率却像扎眼的补丁。其中一块被车辆碾压变形的盲道砖,黄兴锐连续跟踪4天,直到调研结束时仍在原地,距离发现已过去38小时。
 
梅山南路的早高峰成了占道问题的“重灾区”。8月1日7点半,黄兴锐站在路口观察,短短十分钟内就有12辆电瓶车先后停上盲道,车把、脚踏板交错在一起,将原本40厘米宽的通道堵得严严实实。“这里的盲道破损率是0%,但100%的占道率让它成了摆设。”他举着相机拍摄时,环卫工张师傅正在费力地挪动一辆压在盲道上的共享单车:“我们每天清好几次,可转头又停满了,车主都说‘就停一会儿’。”阳光穿过密集的车阵,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影子,像极了视障人士眼中模糊的世界。
 
不同区域的盲道问题呈现出多样面孔。南河佳苑小区外,93%的覆盖率和11%的破损率本在可接受范围,却因物业与社区相互推诿,让一道3厘米宽的裂缝在33小时内不断扩大。8月2日下午,黄兴锐看着维修人员终于到场时,裂缝已蔓延到半米长。而万客隆超市周边则是另一种状况——95%的覆盖率、零破损、零占道,本是盲道中的“优等生”,但当黄兴锐询问商户“如果盲道坏了找谁修”时,得到的回答都是“不清楚”。这种维护响应的“空白区”,让良好现状暗藏隐忧。
 
15天里,黄兴锐累计步行42公里,完成20余次测量,记录下137处具体问题。他的调研笔记里,除了密密麻麻的数据,还有不少随手画的示意图:在滨河公园的盲道旁,他画了一位绕行的老人,标注“34.57%破损率,市民自发避让”;在梅山南路的照片旁,他写下“早7-9点、晚5-7点为占道高峰”。这些细节让冰冷的数字变得鲜活——原来93.56%的覆盖率背后,是因破损严重而被行人遗忘的“弃道”;看似合格的11%破损率,可能藏着管理环节的巨大漏洞。
 
8月5日傍晚,黄兴锐整理完最后一份数据,六安的暮色正渐渐变浓。他的调研结论清晰而沉重:这座城市的盲道“能走,但走得磕磕绊绊”。要让盲道真正发挥作用,需要管理部门拧紧“巡检螺丝”,缩短响应时间;需要交通参与者形成共识,告别“临时占道”;更需要社区、物业明确责任,避免推诿扯皮。正如他在实践报告末尾所写:“无障碍环境的进步,从来不只是设施的完善,更是人心的温度。”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相伴暖行 情润心田
  • 山东英才学院商学院“暖心相伴”实践团于2025年7月21日-2025年8月22日来到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二七新村街道建新社区开展了为期32天的社
  • 08-23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