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丈量盲道现状,青年实践助力无障碍环境建设

    2025-08-23    阅读:
    来源:大学生网报
大学生网报温州8月20日电(通讯员 赵珊)为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聚焦盲道现状难题,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青探无碍,道暖同行”实践团队于近期开启调研行动。团队奔赴全国200余个城市,深入一线至五线城市的不同等级道路,围绕盲道宽度、连续性、破损及占道等问题展开调研,旨在为构建“无障碍友好城市”提供青年方案,解决盲道使用痛点。 筹备阶段,团队深知调研质量的关键在于前期准备,从“内研外访”双维度全面推进。对内,多次组织研讨会议,队员们围绕盲道调研的关键维度展开头脑风暴。从盲道宽度标准是否契合现行规范,到连续性要求怎样适配不同城市道路的复杂布局;从如何精准识别盲道破损的具体类型,到怎样科学统计占道行为的发生频次,每一个细节都成为研讨的焦点。经过多轮激烈讨论,团队梳理出清晰的调研框架,明确了需要采集的数据类型和调研方法。 对外,团队积极搭建沟通桥梁,与城市规划专家、视障群体代表进行深度交流。城市规划专家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为队员们详细讲解盲道设计的理论依据和理想标准,让大家对盲道建设的规范要求有了系统认知。而视障群体代表则以亲身的出行经历为素材,向队员们细数盲道存在的诸多痛点。“有的盲道走着走着就断了,感觉像在黑暗中突然没了方向”“遇到被占的盲道,只能小心翼翼地绕开,心里特别没底,总担心会摔倒”,这些真实又质朴的反馈,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调研工作的迫切性,也让调研方向更加贴合实际需求。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焌拓供图 经过反复打磨,团队进行了精细的分工,划分出测量、记录、数据分析等专业小组。测量组配备了高精度的测量工具,负责精准采集盲道的宽度、长度等基础参数;记录组携带相机和笔记本,专注记录盲道的破损形态、占道主体等现场信息;数据分析组则提前研习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为后续的数据整合与分析工作蓄力。一切准备就绪后,团队怀揣着明确的任务与使命,奔赴全国各地开展实地调研。 实践中,队员们穿梭城市街巷,直面多样“盲道困境”。在一线城市核心商圈,商业活动密集,共享单车、电动车“霸占”盲道成常态。某步行街,数十辆共享单车“截断”盲道,队员模拟视障人士行走,因占道被迫频繁绕路,深刻体会出行阻碍。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焌拓供图 五线城市老旧街区,盲道受岁月侵蚀严重:部分路段砖块缺失、松动,形成“陷阱”;路口衔接处设计不合理,盲道突然“消失”。一处老小区旁,居民反映曾有视障邻居因盲道中断摔倒,这让队员更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坚定推动改变的决心。 为扩大社会影响,团队发起“盲道体验日”活动。邀请普通市民蒙眼踏上盲道,亲身感受视障群体“步步惊心”的出行环境。活动通过短视频、图文报道等形式在社交平台传播,千万级的曝光量,让盲道问题引发广泛讨论。“原来盲道上的小小障碍,对他们来说是‘生死挑战’”,一位参与体验的市民在社交平台留言,道出了活动引发的社会共鸣。 基于调研数据,团队梳理出盲道建设的共性问题: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占道现象普遍,部分区域盲道设计存在“突然中断”“转弯突兀”等缺陷,且维护响应滞后,小破损易拖成“大隐患”。目前,实践团队正结合技术试点经验,向相关部门提交政策建议,推动盲道规划、管理与维护机制优化,为“无障碍友好城市”建设筑牢基础。 深入探究发现,盲道问题源于公众意识淡薄与管理滞后。街头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不知盲道用途”“占一占没关系”;管理部门存在发现问题不及时、处理不彻底的情况,小问题拖成大隐患。 针对此,团队双管齐下:一方面,联动媒体制作专题报道、短视频,用案例和采访触动市民,提升对盲道价值的认知;另一方面,整理调研数据与建议,撰写专业报告,分析问题成因、影响及解决路径,递交相关部门,推动优化管理政策、完善维护机制。 目前,团队已积累海量一手资料,多维数据库为后续研究筑牢基础。后续,团队将深化数据分析,结合技术试点经验,输出针对性解决方案;通过校园宣讲、公益活动,号召更多青年关注无障碍建设。 团队坚信,青年力量能让盲道成为视障群体的“安全纽带”。期待通过努力,让每条盲道顺畅安全,助力城市绘就无障碍画卷,让视障群体出行满是希望。 从实地丈量到技术探索,从社会倡议到政策建议,这支青年团队以行动诠释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思考。他们用数据与实践证明,盲道优化不仅是设施完善,更是城市温度的体现。未来,团队将持续深化调研,让“无障碍”真正成为城市发展的“标配”,为视障群体铺就更安全的出行之路。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相伴暖行 情润心田
  • 山东英才学院商学院“暖心相伴”实践团于2025年7月21日-2025年8月22日来到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二七新村街道建新社区开展了为期32天的社
  • 08-23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