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文山8月10日电(通讯员卢丹)
7月22日-8月10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青探无碍,道暖同行”实践团队在云南文山记录了所在地盲道的问题。
占道问题突出非机动车成主要障碍
在书院街街道(7月23日)的观察中,早高峰后时段仍发现5家商铺占道、12辆共享单车随意停放、3处菜叶堆覆盖盲道的情况。七都广场(7月26日)周边因非机动车停车点规划不足,盲道占道率高达16.9%,其中非机动车占道长度达190米。县中医院(7月29日)西侧道路占道率为5%,而祥和小区北门占道率更达10.5%。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农贸市场至县二小路段(8月7日)的观察显示,商户送货车辆斜停后占用盲道宽度超2/3,仅留不足30厘米通道。县人民医院(8月4日)急诊入口处,一辆小型货车完全阻断3米长盲道,8辆非机动车直接压占盲道,导致有效通行宽度不足0.5米。

设计缺陷普遍安全隐患丛生
调查发现多处盲道存在设计不合理问题。书院街街道学校门口盲道与斑马线衔接处存在3厘米高度差,2处公交站台盲道被广告牌遮挡需绕行。县中医院盲道被变电箱与广告牌遮挡,且道路中有未处理的下水道井盖。农贸市场外围(8月1日)20米盲道侧边有未处理的台阶。
墨山公园(8月9日)的观察显示,园内2处盲道与高达8厘米的台阶衔接处无过渡设计。农贸市场至县二小路段(8月7日)的盲道出口与道路连接处被机动车堵塞,严重阻碍通行。这些设计缺陷不仅影响使用体验,更可能造成安全隐患。
维护状况参差不齐功能退化明显
不同区域的盲道维护状况差异显著。七都广场(7月26日)因2020年新建,盲道维护良好无破损。但更多区域存在严重维护问题:书院街街道(7月23日)发现5处盲道砖松动,3段盲道被口香糖、油渍污染;县人民医院(8月4日)约22米盲道存在地砖问题,其中6块断裂形成1-2厘米高低差;农贸市场至县二小路段(8月7日)42米盲道存在问题,断裂处最大高低差达3厘米。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功能退化问题。墨山公园(8月9日)出口盲道砖表面凸起条纹磨损严重,约1/3区域触感模糊;2处交叉路口的圆点提示盲道有4块砖的圆点被磨平。书院街街道(7月23日)3处盲道终点提示砖已无法通过触感区分直行与转弯。
特殊场所问题更需关注
医院、学校等特殊场所的盲道问题尤为突出。县人民医院(8月4日)作为视障人士就医必经之路,盲道问题直接影响就医安全。砚山一中、砚山一小(7月23日)周边的学生流与盲道使用存在时空重叠,安全隐患更大。县二小南门(8月7日)作为学生集中区域,盲道出口被车辆堵塞的情况亟需解决。
城市规划专家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建立多部门协同管理机制,城管、交通、市政等部门联合整治占道问题;二是优化设计标准,重点改善特殊场所的盲道衔接问题;三是建立定期维护制度,对磨损严重的功能区域及时更换;四是加强公众教育,提升对无障碍设施的保护意识。
残联相关人士表示,将推动建立盲道使用反馈机制,并考虑引入第三方评估。同时建议在重点区域增设触觉提示和语音引导设备,弥补物理盲道的不足。
盲道作为城市无障碍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际使用效果直接体现城市的文明程度和人文关怀。调查显示,当前盲道建设已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用"的新阶段。各地需要在确保覆盖率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使用体验和维护质量,真正实现视障人士的"无障碍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