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盲道作为视障人士出行的重要引导设施,本应是他们通往外界的“安全通道”。然而,现实中的盲道却状况百出。近日,郝湘涵利用二十天的夜间时间,深入阳泉市区,对盲道的现状展开调研,用脚步丈量盲道的每一处细节,试图揭示那些被忽视的问题。
在这二十天里,郝湘涵穿梭于阳泉的北大街、洪城河小学周边、宏成桥等地,用测量工具和手机,记录下盲道的破损、占道等情况。从裂缝的宽度到占道的面积,每一个数据背后,都是对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关注与思考。通过这次调研,不仅发现了盲道建设与维护中的诸多问题,也深刻感受到了视障群体出行的不易,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盲道问题,让盲道真正成为视障人士的“光明之路”。

图为夜晚阳泉市区街道,盲道在灯光下延伸,此时行人较少,盲道轮廓较为清晰,为后续的调研行动开启场景。
郝湘涵摄

图为用测量工具仔细测量盲道裂缝宽度,精准记录数据,后续将用于分析统计,以评估该路段盲道对视障人士出行的影响。
郝湘涵摄
图为一辆汽车违规横跨在盲道上,完全截断了盲道的通行路径,导致盲道失去其引导作用,视障人士若从此处经过,极易陷入危险。
郝湘涵摄

图为桃北中街五巷附近路段,盲道旁有一处电线杆水泥墩占道,对视障人士沿着盲道安全通行构成极大挑战。
郝湘涵摄

图为双拥街道环岛附近,共享电瓶车占用盲道,小朋友在附近玩耍,增加了视障人士经过时的安全隐患,也凸显了盲道被不合理占用的普遍现象。
郝湘涵摄
图为阳泉市第十一中学附近路段,路边人行道无盲道铺设
郝湘涵摄

图为多处地点,机动车占道情况,多为人为活动较多的地点。
郝湘涵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