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山东大学文学院“花漾黄楼 振兴新程”花卉产业调研活动圆满完成

    2025-08-29    阅读:
    来源:邱中仪
       为积极响应山东省“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挖掘花卉产业的文化价值与创新潜力,山东大学文学院“花漾黄楼·振兴新程”赴青州黄楼花卉产业振兴调研团于2025年7月25日至8月1日,深入山东省青州市黄楼街道,开展了为期8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聚焦“助力花卉产业振兴,以文化叙事激活产业价值”主题,通过系统调研、实地走访和数据分析,探索花卉产业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新模式,为青州黄楼花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实证支持和创新思路。
       青州黄楼素有“江北花卉第一镇”的美誉,是长江以北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花卉种植面积达5.5万亩,从业人员超5.5万人,年产值23亿元,年交易额40亿元,形成了种植、销售、物流、旅游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在负责人带领下,团队首先参观了黄楼街道党建馆,了解花卉产业的历史沿革、花卉市场的发展变迁。自2001年起,黄楼连续举办11届花卉博览会,2009年更成为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主办地,见证了产业从传统种植向现代化转型的历程。
       随后,团队深入花卉展厅,实地考察多样化的花卉品种,包括本地热销的蝴蝶兰、一品红,以及热带植物龟背竹和依靠空气湿度生存的气生植物空气凤梨等。展厅内品类丰富、包罗万象,团队成员通过参与式观察,直观感受到花卉产业的生态多样性与市场潜力,为文化赋能提供了鲜活素材。
       在花卉大棚区,团队成员综合运用参与式观察和结构化访谈等方法,深入花卉市场与种植基地,采访花农和企业代表,获取一手数据与真实案例。团队分组采访了多位从业十年以上的花农,主要围绕从业时间、花卉品种、种植规模、销售渠道与经营困境等方面进行。我们了解到,如今虽然有直播带货渠道,但大部分销售形式仍为传统线下交易,而且夏季为花卉交易淡季,高温不易于植物存活,可见,物流技术需要进一步提升与优化。目前,花农们都在为国庆节将要举办的一年一度的国际花卉博览会积极准备,蓄势待发。
       通过企业走访我们发现,目前花卉的文化建设处于相对停滞的阶段,以本地知名品种“仙客来”为例,其仅有吉祥物“来来”这一卡通形象,缺乏系统性IP开发和文创产品。花卉品牌处于活跃于行业内部而外行不知其名的状态,但已有个别企业尝试从单纯的花卉售卖到花卉设计体验转型。
       基于实地采访与调研,团队对黄楼花卉产业的优势与困境有了全面了解,系统梳理了助力花卉产业振兴的可行性创新路径:一是文化赋能,通过打造“十二花神”IP和文创故事卡,实现花卉资源深度挖掘;二是科技融合,引入智能温室和冷链物流,破解季节性困境;三是文旅协同,设计花卉研学课程体系,串联“博物馆—市场—种植园”主题路线,吸引研学旅游与年轻群体;四是宣传推广,在微信公众号、小红书、抖音等平台科普花卉产业知识,宣传黄楼品牌。
       本次活动不仅丰富了花卉产业与文化融合的学术研究,更探索出“文化叙事激活产业价值””的振兴新路径。通过调研,团队成员深化了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经济硬支撑,是乡村振兴的核心驱动力。以文学院的专业视角,为花卉产业注入故事性,这既是产业升级的钥匙,也是筑牢乡村振兴屏障的基石。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化研究成果,依托媒体渠道讲好中国花卉故事,服务青州黄楼产业振兴,让文化赋能的光芒照亮乡村振兴之路。
社会实践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社会实践热点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