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南京工程学院天印白鹭团队:融产学研资源 助科普惠民青春行

    2025-08-29    阅读:
    来源:南京工程学院天印白鹭实践团队
7月15日至20日,南京工程学院“天印白鹭”实践团队赴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开展以“走进车企·科普社区”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依托汽车与轨道交通学院专业优势及天印泠风大学生方程式车队技术积淀,深入上汽仪征生产基地研学前沿技术,奔赴上海参加2025上海汽车轻量化车展了解当前的发展趋势,并走进周边社区开展公益科普宣讲,致力于搭建产业前沿与公众认知的桥梁,履行青年科技服务社会的责任。
 
探访技术前沿:车企研学与行业展会解码创新动能
实践首站,团队深入上汽大众仪征生产基地。在工程师的带领下,志愿者们近距离观摩高度自动化汽车生产线,学习了解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原理、智能驾驶系统的开发逻辑以及车联网技术的实际应用场景。团队成员穿梭于现代化车间,参观智能化设备运作流程,并就技术发展趋势与一线工程师展开深入交流。“亲眼看到精密机械臂协同装配、智能化质检系统高效运行,课本上的‘工业4.0’概念变得无比生动。”团队成员在参观过程中感叹道。

为更全面把握行业最新趋势,团队专程前往上海参加2025上海国际汽车轻量化技术展览会。在展会现场,队员们聚焦新能源汽车轻量化这一关键技术方向,系统考察了前沿材料应用、创新结构设计及先进制造工艺。通过与参展商技术专家交流,团队深入理解了轻量化技术对提升电动汽车续航里程、降低能耗及优化性能的核心作用,收集了大量行业前沿动态与案例素材。

此次深度参访,不仅让队员们直观感受到中国智造的澎湃动力,也为后续科普内容转化积累了扎实的一线素材与技术洞察。
 
传递科技温度:社区宣讲点亮科学之光
带着从车企和车展获取的前沿知识,团队走进家乡多个社区活动中心与公共广场,开展精准科普公益宣讲。针对居民普遍关切的新能源汽车环保效益、智能驾驶安全边界、数据隐私保护及车联网未来图景等议题,队员们将复杂的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宣讲现场,志愿者们生动阐释技术原理与社会价值,引导居民理性认识并接纳绿色智慧出行新技术。“原来电动车不仅省钱,全生命周期的环保贡献更显著!”“明白了辅助驾驶不等于完全自动驾驶,关键时刻还得自己留心。”社区居民的积极反馈,印证了科普行动的有效性。团队成员在服务中深化了对技术普惠与社会责任的理解。

架设沟通桥梁:青春力量连接未来
这次实践,对团队成员来说,更是一次宝贵的“连接”之旅。他们不仅在车企和展会上看到了最前沿的汽车技术,更重要的,是尝试把这些高大上的知识,用大学生自己的方式带回社区,讲给更多人听。队员们把在仪征生产基地的见闻、在上海车展上了解到的轻量化等新趋势,结合自己所学,努力转化成社区居民能听懂、感兴趣的内容,制作了一些简单的科普小册子和短视频。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把产业、学校和社会连接起来的尝试。大家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在车企工程师、在校大学生和普通市民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科技的进步不再遥远,让公众对绿色智慧交通的未来有更多了解和期待。队员们表示,未来会继续探索更好的方式,发挥青春力量,让科技的种子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
从自动化产线与前沿展会的震撼体验,到社区宣讲的真诚互动,再到尝试做沟通的桥梁,“天印白鹭”团队用脚步丈量了从技术前沿到社区生活的距离,展现了当代大学生服务社会、传播知识的热情。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青春力量可以成为连接不同领域、传递科技温度的纽带。
 
实践感悟
这个暑假,我在家乡甘肃古浪县台子村为村民做汽车知识宣讲。身处山区,村民对车辆保养、安全驾驶和新能源政策了解有限。我们用通俗方式讲解实用知识,村民从拘谨到主动提问电动车充电、山路刹车等具体问题,这让我意识到准备需更贴近实际需求。
最触动的是,一位老大爷说“原来有些小毛病自己能解决”,让我明白宣讲不仅是传递信息,更能帮村民省钱、增信心。这次实践让我褪去浮躁,真切体会到城乡信息差距,也更懂得“授人以渔”对乡村振兴的意义。未来,我希望能继续用专业知识服务更多乡村。
----车辆232张晓楠
 
本次实践刷新了我对汽车文化的认知。在车企,智能化车间让我深刻感受到汽车制造对精准与品质的极致追求,以及人机协作的力量。在车展,新能源车成为主角,智能化和设计感凸显,让我看到汽车承载着人们对绿色、便捷与美学的期待,也感受到消费需求对行业创新的推动。
跳出书本,我触摸到了汽车文化的生命力——既有生产线的严谨务实,也有面向未来的大胆探索。这种融合,正是驱动行业前行的核心密码。
----车辆232曹奕
 
暑期在上汽工厂和轻量化车展的实践,让我对汽车工业有了直观认知。亲历工厂,自动化产线的高效与精准令人震撼,数字化管理更显智能魅力。工程师讲解的新能源技术,尤其是电池与电机创新,刷新了我的认知。走进车展,碳纤维、铝合金等轻量化技术成为焦点。一款概念车新材料减重40%却更坚固,让我明白“轻量化”是材料与设计的巧妙结合,远非简单减重。
这次实践深刻体会到,汽车工业的进步是技术创新与环保理念的融合。作为工科生,需扎实学习并关注行业,未来方能助力绿色出行。
----车辆232赵雨盈
 
在仪征工厂和上海车展,汽车工业的智能制造实景、轻量化黑科技,让我感受到技术的鲜活力量。
走进社区,向孩子讲汽车知识、为村民解用车难题,让我体会到知识在互动中才有温度,也明白科技需回应百姓生活关切,要以接地气的方式弥合城乡信息差。
这次实践,让我看清技术驱动绿色未来的方向,更懂得工科生既要打牢专业基础,更要将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力量。未来再学课本知识,那些车间、笑容与好奇眼神会提醒我:学习不止为求知,更为连接、服务与创造。
----汽车232付靖涵
 
在上汽仪征工厂的参观,将课本上的“汽车制造”变成了鲜活画面:冲压机毫米级塑形钢板,焊接机器臂精准作业,总装线如钟表般严谨装配。这趟沉浸式工业课让我们惊叹:冲压展现材料力学应用,车身车间机器人高效协作体现智能制造,总装线融合技术与工匠精神。带着工厂见闻走进社区,为青少年科普汽车知识,用通俗语言和模型讲解原理。孩子们“机器人能造会飞的汽车吗”的提问,让我们明白这不仅传递知识,更点燃了科技好奇心。
这次实践是打开汽车工业大门的钥匙,看清技术方向,体会分享价值。未来再学专业知识,公式背后将浮现生动的工业图景与成长路径。
----交运231杨倩钰
 
这次社区实践,让我体会到教育与交流的力量。我向小朋友宣传汽车文化并指导创意绘画。他们眼中对汽车的好奇,让我明白志愿者的角色不仅是传播知识,更要点燃兴趣与想象力。我们用有趣的方式讲解,让孩子们对汽车有了直观认识。
绘画环节,孩子们天马行空的创意作品充满童趣,也让我看到培养创造力的重要。这次经历让我懂得,传播知识更是激发兴趣的过程。我学会了如何与孩子交流,也更理解了社区服务的意义,增强了服务社区、助力成长的责任感。
----交运231张熠梅
 
社会实践推荐
  • 汲古润今,让千年文脉涌动时代潮声
  • 在炎炎夏日的七月,南京师范大学的一群大学生志愿者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走进了泰州科技馆。他们组成“红心研磨”实践团队,旨
  • 08-30
  • 推陈出新,让传统文化绽放时代华彩
  • 在这个似火骄阳的七月,南京师范大学“红心研磨”实践团队的一群大学生志愿者怀着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来到了泰州科技馆。他们带来了丰
  • 08-30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社会实践热点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