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高校志愿者走进昌浦社区 以多元活动诠释教育新内涵

    2025-08-30    阅读:
    来源:大学生网报
7月12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时间团队的志愿者们在连云港市昌浦社区服务中心开展了一场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品格塑造于一体的公益活动,通过创新形式让教育理念在实践中落地。
 
7月12日的清晨,昌浦社区服务中心的院落里树影婆娑,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社会志愿者团队的2名大学生如约出现。作为一支由师范专业学生主导的志愿团队,他们始终以“专业赋能公益,爱心点亮童年”为目标,此次专为社区儿童策划了融合学科启蒙与素质培养的一日活动。
 
 
“老师来啦!”随着孩子们的欢呼,志愿者刚进门就被团团围住。他们手中的教具袋像个魔法盒,引得孩子们踮脚张望。简单的寒暄后,志愿者迅速分工,一边摆放数学教具,一边整理橡皮泥和象棋——这场精心设计的活动,就在这样热闹又有序的氛围中开启。据了解,红心研墨社此次活动聚焦“思维拓展+实践体验”,希望让孩子们在互动中感受学习的多元乐趣。
 
 
《斐波那契数列》的课堂上,志愿者没有直接抛出公式,而是讲起了“兔子的秘密”。“如果一对兔子每月生一对,生下来的兔子长大也要生宝宝,那一年后会有多少对呢?”志愿者用卡通贴纸在黑板上演示,孩子们跟着数着“1、1、2、3……”当发现数字规律时,课堂里响起一片“哇”声。“做题就像猜兔子数量,不止一种办法哦。”志愿者的话让孩子们跃跃欲试,纷纷分享自己的思路,思维的火花在互动中不断碰撞。
 
作业辅导时的小插曲让志愿者印象深刻。一名孩子对应用题里的“路程问题”始终不理解,志愿者先是用公式讲解,见孩子皱眉,便拿起纸笔画图:“你看,小明从家到学校走了500米,再从学校到图书馆走了300米,是不是像两段线接起来呀?”直观的图示让孩子瞬间开窍,也让志愿者明白:好的教学,是要找到孩子能听懂的“语言”。
 
 
橡皮泥创作环节彻底释放了孩子们的天性。没有模板,没有要求,孩子们凭着想象肆意创作:有的捏出“会算数列的机器人”,有的捏出“能下象棋的小兔子”,还有的捏出一家人手拉手的样子。志愿者们在旁拍照记录,心中感慨:这些作品或许不完美,却是孩子们最真实的内心世界,而教育的意义,正是守护这份纯粹的创造力。
 
 
象棋博弈则是另一番景象。孩子们分成几组对弈,起初有人输了会耍赖,但在志愿者“下棋像做人,要守规矩”的引导下,渐渐学会了落子无悔。“我虽然输了,但知道哪里走错了!”一名小女孩的话让志愿者欣慰不已——棋盘间的输赢,早已化作成长的养分。
 
 
活动结束时,孩子们把自己的橡皮泥作品送给志愿者作纪念。红心研墨社的志愿者们看着这些带着温度的“礼物”,更加坚定了公益的初心:教育从来不是单向的给予,而是在陪伴中与孩子们共同成长。这场清晨开始的活动,最终以满满的收获落幕,却在每个人心中留下了温暖的印记。
 
作者署名:通讯员 杨辰昱
社会实践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社会实践热点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