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文化认同的早期奠基——儿童剧在塑造文化自信中的心理机制

    2025-08-31    阅读: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童韵传承•剧启新章”儿童剧实践队
  
  文化认同感与自信心,并非与生俱来的天赋,而是需要从小在个体心灵中精心培育和潜移默化滋养的结果。对于处于学前阶段的儿童而言,抽象的概念阐述与宏大的历史叙事难以被其理解和接受,他们的学习主要来源于具体的形象、生动的故事、真切的情感和直接的体验。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童韵传承•剧启新章”儿童剧实践队,正是通过为儿童精心构筑一个充满情感温度与审美魅力的“文化情境”,在其身份认同形成的关键早期,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文化启蒙”,巧妙地播下了文化自信的种子。
  (图为实践队合照。瞿雨璇 供图)
  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在于其强大的“具身认知”特性。孩子们观看《百鸟朝凤》的故事,不仅仅是聆听一个关于美德的故事,而是通过演员的鲜活表演、精美的传统服饰、优美的民族音乐和精心营造的舞台氛围,全方位、多感官地“沉浸式”体验到一个源于中华文化的、独特的审美世界。凤凰的华美雍容、百鸟的多姿多彩、故事的起承转合与情感张力,都深深地蕴含着中华文化特有的美学符号、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这种全方位的感官浸润与情感体验,比任何形式的口头说教都更能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这是我们文化中的故事”,从而产生最初的文化亲切感、归属感与自豪感。
  当孩子们被热情地邀请参与到剧情发展中,扮演“小百鸟”,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协作努力时,这种体验则更进一步,升华为“情感认同”。他们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扮演”和“实践”了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乐于助人”、“团结协作”、“知恩图报”等角色行为,并通过成功实践这些行为获得了同伴的积极认可、团队的成功喜悦以及内心的满足感。这种强烈的、积极的情緒体验,会与“中国故事”、“中国文化”紧密地、正向地关联在一起,形成稳固而美好的情感记忆。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早期的情感记忆对个体终身的身份认同建构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这种通过亲身参与和积极情绪获得的原初文化体验,将成为他们未来文化认同结构中最为坚实、最为温暖的底层基石。
  项目最后的“制作爱心树”环节,则是一个庄重而富有意义的“文化仪式”和“行为承诺”。孩子们在树叶上写下自己具体的善行承诺,是将外部文化规范进行内部消化、并转化为个人行动意向的关键一步。这个行为象征性地将他们自己与故事中所传承的美德传统连接起来,让他们清晰地感受到自己是这个善良、友爱、互助的文化谱系中的新一代继承者,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文化主体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百鸟朝凤》深刻把握并尊重了幼儿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用戏剧这门综合艺术,将宏大的“文化自信”命题,转化为孩子可以理解的故事、可以感受的情绪、可以参与的游戏和可以践行的承诺。它不是在孩子的头脑中机械地灌输知识,而是在他们纯净的心中播下一颗情感的种子,让他们在纯粹的快乐中自然地亲近、由衷地喜爱并最终认同自己的文化根源。这种源自内心情感的认同,才是未来面对全球化浪潮和多元文化冲击时,能够保持定力、包容与自信的最根本的力量源泉。

  (通讯员 瞿雨璇)
社会实践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社会实践热点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