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龙腾宾阳,炮火传承

    2025-08-31    阅读:
    来源:郑凤僖 陈思谕 黄婉贤
宾阳炮龙节在每年的正月十一于广西南宁市宾阳县举办盛大的炮龙节活动,是融合了汉、壮民族文化特色的一项综合性民间节庆系列活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宾阳炮龙节是中华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满足民众禳灾祈福的心理需求,营造祥和的节日气氛,因而成为民俗学、文化学等学科研究的对象及和谐社会建设运动的有益借鉴。
在宾阳制作炮龙的技艺主要是通过家族和师徒的方式进行传承,由长者将自己的技艺教授给下一代的年轻人,对于前来求学的人他们也乐于倾囊相授。在以前,炮龙节所用到的炮龙一般是由街道老师傅或德高望重的长者出面组织并进行制作,在每一条街道上都有自己的扎龙人。但是现在掌握炮龙制作技艺的人越来越少,并且现有的传承人也没有年轻人的身影。对于年轻人而言,制作炮龙的工作单调重复,制作周期较长,准备工作也相对繁琐,这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热情,所以年轻人都不愿意学习这项技艺。
据我们所采访的传统炮龙制作传承人邹玉特介绍,他在以前教过一些徒弟,他们多为中老年,到如今他已经没有学习扎龙技艺的徒弟。他表示一方面现在的年轻人基本是以学业为重,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学科学习上;另一方面年轻人对炮龙制作技艺的兴趣较小,学习炮龙制作技艺需要有足够的兴趣和坚持,不爱好炮龙的人是没有办法强迫他们学习的。问及他的孩子是否是传承他的技艺,他回答道年轻人现在有更多的选择和工作机会,加上本身对炮龙制作没有兴趣,所以他的孩子从事其他的工作。另一位扎龙技艺传承人黄德桥也表示自己的孩子也对扎龙没有兴趣,在平时也不会关心自己所制作的炮龙,而是更多的受到网络和游戏的影响。黄师傅的扎龙技艺来源于自己的祖上,现在没有教授徒弟。问及为何不将自己的技艺传承下去,他表示现在的人更多选择到外头闯荡赚大钱,像自己这种选择传统手艺的人越来越少。
电视、网络更多地成为人们联系和接触外界的载体,邻里之间搬个凳子在门口聊家常的场面已很少,缺少面对面交流的氛围和机会,邻里之间、街道居民之间的凝聚力也不似以前牢固。一些外出打工的青年这个时候基本已休完年假,根本没有时间参加。因此,近几年一些街道甚至出现了本街居民舞龙队员不够,要出资聘请邻村的队员来舞龙的局面。同时他也提到在南宁的一所职校将舞炮龙的节目舞得非常精彩,对舞炮龙有着自己的研究,他希望有更多像这样的人出现,让宾阳炮龙文化继续发扬下去。
 
社会实践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社会实践热点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