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浙江农林大学师生赴庆元:深入乡村一线 助力绿色发展

    2025-09-01    阅读:
    来源:浙江农林大学 “古木逢青缘,蔡段绿韵宣 ”实践团
2025年8月21日至22日,浙江农林大学“古木逢青缘,蔡段绿韵宣 ”实践团一行12人赴丽水市庆元县开展以“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由校团委书记胡云云、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钱志权带队指导,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王子旋负责学生组织与后勤保障,多位师生共同参与,致力于通过实地走访、理论宣讲与志愿服务相结合的形式,推动“两山”理念在乡村落地生根,助力庆元县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
 
8月22日上午,团队首先来到屏都街道办事处,参加第三季度党员轮训暨生态文化理论宣讲会。实践团成员结合庆元本地实际,以薰山、四山茶园村等典型案例为切入点,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系统阐述了生态价值实现路径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宣讲内容既有宏观政策解读,也包含具体实践指导,现场反响热烈,参会党员纷纷表示宣讲“接地气、有启发”。

宣讲结束后,团队立即赶赴菊水村展开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实地调研。队员们走村入户,与村民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该村在生态保护、环境整治、乡村旅游开发等方面的具体做法与显著成效。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形式,收集第一手资料,切实感受生态文明理念在基层的落地生根。许多村民提到,近年来村子环境变美了,游客多了,收入也提高了,生态保护真正带来了实惠。此外,团队还专程参观了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浙江工作期间到访过的屏都中心敬老院。当地干部详细介绍了敬老院的情况及技能型党员培训体系的建设成果。庆元县推动“技能型乡镇政府”建设的创新实践,尤其令人印象深刻。这一模式实现了乡镇职能从管理向服务的根本转变,干部通过掌握实用技能,成为政策宣讲与技术服务的“多面手”,有效解决了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经验。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基层治理创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当地工作人员还向团队展示了菊水村干部技能实训基地的概念性城市设计方案。该方案以“初心广场”为核心,整合技能实训、健身休闲、亲子游乐和生态种植等功能区块,构建出一幅“安居乐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蓝图。团队成员纷纷表示,这一规划不仅体现了现代乡村设计的前瞻性,也充分呼应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期待其早日从蓝图变为现实。
 
图 1走访村民进行“两山理念”问卷调查(1)
 
 
图 2走访村民进行“两山理念”问卷调查(2)
 
 
图 3团队参观屏都中心敬老院

下午1时,实践团赶赴蔡段村,开展“生态美妆”与生物多样性志愿服务活动。在街道干部的引导下,队员们参观了生物多样性体验馆,近距离观察庆元特色物种如各类蝴蝶、食蟹獴、百山祖冷杉等,并聆听讲解,系统学习生态保护与物种多样性知识。随后,大家走进美妆体验馆,亲身体验不同历史时期的妆容文化,了解当地企业如欧迪实业、久灵笔刷如何通过技术革新,将传统制笔工艺延伸至化妆品领域,实现文化IP与产业价值的深度融合。这一“生态资源—文化产业—美丽经济”的转化路径,令同学们深感启发。
图 4参观蔡段村美妆体验馆

最后,团队参观了新安江移民工坊。通过精细的3D场景复原和历史影像资料,生动再现了新安江移民迁徙、安置和融入的历史过程。从移民响应国家号召南下支援,到庆元当地百姓热情接纳、共建家园,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展现了深沉的家国情怀与民族团结精神。许多队员表示,这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和生态文明教
育,进一步增强了对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的理解和责任意识。

图5 团队于蔡段村合照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对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的认知视野,也提升了将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带队老师钱志权表示:“庆元之行是一次生动的生态文明教育课,我们希望通过高校的智力支持和青年学生的热情服务,为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注入新活力。”
 
据悉,浙江农林大学一贯重视社会实践与育人工作的深度融合,积极鼓励学生深入基层、服务社会,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长才干”。本次庆元社会实践是学校暑期重点实践项目之一,学校还将通过专题报道、成果展示、交流宣讲等多种形式,持续扩大活动影响,传递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的正能量。
 
 
社会实践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社会实践热点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