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无抗转型”,探寻绿色养殖新路径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保障食品安全的决策部署,调研黄鳝绿色养殖创新技术,2025年7月21日至27日,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教授、双水双绿研究院院长、国家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顾泽茂,带领学院“荆风鳝卫,药剂清源”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湖北省监利市开展黄鳝养殖产业“无抗转型”专题调研。监利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诗模陪同调研。
仿生态繁育与无土网箱:源头降病害,引领“无抗”新实践
监利市是我国黄鳝人工仿生态育苗的发源地,网箱养鳝已成为当地富民支柱产业。实践团首站抵达监利市沙泥湖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理事长柳江红向团队详细介绍了仿生态人工繁育模式,并与顾泽茂就网箱无土化养殖技术进行了深入交流。
柳江红表示:“采用仿生态繁育结合网箱无土化养殖,显著降低了黄鳝病害发生率,近年来我们已完全实现了养殖过程抗生素零使用。”实践团成员们近距离观察了无土化养殖网箱,对这种从源头减少病害、避免药物依赖的绿色模式印象深刻。顾泽茂对此高度评价,指出该模式从源头杜绝药物依赖,契合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绿色高效养殖”导向,对推动黄鳝产业从“高产量”向“高质量”转型具有示范意义。
高温炼苗技术:破解成活率难题,源头降低药需求
随后,实践团赴监利市周国豪水产养殖家庭农场,重点调研其黄鳝苗种驯化创新技术。针对野生苗种因水温变化易发应激反应导致高死亡率的行业痛点,该农场自主研发了“高温炼苗设施”。
该设施通过精准温控驯化,苗种放塘成活率从过去的50%大幅提升至95%以上。“这项技术不仅提高了苗种存活率,更从源头上降低了对抗生素的需求。”农场负责人周勇介绍道。听到这一显著成效,实践团成员们深受启发,认识到技术创新在实现绿色健康养殖中的核心作用。
严格监管体系:筑牢质量安全防线,护航产业高质量发展
调研中,李诗模向实践团介绍了监利市在黄鳝抗生素残留监管方面的成效。他表示,2025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对全市农资市场和渔需物资经销店实现了执法检查全覆盖;累计开展专项巡查17次,出动执法人员172人次,完成黄鳝样品检测136个,结果均未检出抗生素残留。严格的监管体系有效筑牢了黄鳝质量安全防线,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实践团成员们认真记录,深刻体会到政策落地和有效监管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推动产业“无抗转型”的不可或缺性。
总结调研成果时,顾泽茂指出,监利市的实践生动证明,通过环境调控(仿生态繁育、网箱无土化)、苗种驯化(高温炼苗技术)和规范管理(严格监管体系)三大核心举措,黄鳝养殖业完全能够实现高产高效与绿色健康的双赢。他勉励水产学子:“不能局限于书本理论,必须深入生产一线,以国家政策为指引,向养殖户学技术,在实践中增才干。”
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此行不仅学到了先进的绿色养殖技术,更坚定了扎根产业、服务三农的信念。此次监利之行,为青年学子上了生动的一课,也为黄鳝产业的绿色未来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字|华中农业大学“荆风鳝卫,药剂清源”暑期社会实践团郭程豪杨尧忱
图片|华中农业大学“荆风鳝卫,药剂清源”暑期社会实践团韦乐俊
排版|华中农业大学“荆风鳝卫,药剂清源”暑期社会实践团杨尧忱
社会实践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