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守护回族语言根脉,共筑民族团结桥梁——扬州高邮民族文化调查实践纪实

    2025-09-03    阅读: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石榴志愿队
2025年8月7日,江苏扬州高邮市恒生欧洲城第三街区及东方御景西区的室内外空间,一场面向回族居民以“石榴同心,民族同行”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石榴志愿队成员通过民族文化宣讲、双语互动、街头采访及家访等多种形式,聚焦民族语言文化传承现状,旨在提升公众对民族文化保护的意识,尤其关注青少年群体中民族语言使用能力的退化问题。

上午,活动在恒生欧洲城三期小区正式启动。志愿队成员首先进行了民族文化宣讲,内容涵盖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语言保护的重要性及其现实意义。宣讲以图文展示和口头讲解相结合,吸引了小区居民的驻足聆听。随后开展的双语互动环节,增强参与者对民族语言的直观感受和兴趣。

下午,实践转为户外采访和问卷调查。志愿队成员先后在恒生欧洲城三期和东方御景西区的街道范围内,针对不同职业和年龄段的居民展开访谈。访谈提纲原计划围绕受访者的职业背景与文化认知展开,但在实际操作中,因问题难度较高、受访者反馈回答困难,志愿队成员及时调整为选项式提问,降低了参与门槛,提高了反馈质量和回收率。部分受访者还接受了更深入的家访,进一步探讨民族语言在家庭环境中的使用情况和传承挑战。

本次实践通过直接互动和问卷调查,帮助参与者增进了对民族文化的了解,特别是认识到保护民族语言对于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志愿队成员收集了当地民族文化状况的一手资料,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
实践过程中,存在突出的现象:多数00后和10后青少年对本民族语言的掌握程度极低,甚至完全不会使用。部分受访家庭反映,孩子在学校和日常生活中主要使用普通话,民族语言仅限老一辈使用,缺乏有效的代际传播渠道。此外,尽管学校课程中有计划开发民族语言文化相关内容,但实际实施尚未到位,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的教育资源支持。
本次实践所获信息表明,缺乏教育支持、资源匮乏以及代际传播断裂是当前主要挑战。未来,需要家庭、学校、社区及政策层面的多方合力,开发可持续的文化传承计划,如加强双语教育资源建设、鼓励社区开展民族文化活动等。
志愿队成员的实践不仅为高邮当地提供了民族文化现状的切片样本,也为更深层次的社会研究提供了参考。通过这样的活动,公众对民族语言保护的认识得以提高,从而为“石榴同心,民族同行”的愿景注入更多实践动力。
社会实践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社会实践热点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