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通过企业实地调研深化对空间布材料及充气结构的认知,8月30日,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石帆逐浪力学实践队赴威海朝阳船艇开发有限公司开展专项技术调研,围绕充气式桨板及气垫船制造工艺展开实践学习。本次实践以“空间布材料与充气结构应用”为主题,由工程力学系教师徐国强指导,队长纪祯和带领常新杰、周禹希等4名队员参与此次实践。
活动伊始,企业技工师傅向队员们系统介绍了充气式桨板行业的先进制造技术。队员们重点学习了RSS横梁结构、四弦系统及张力线系统的工艺原理,通过技术图纸与实物对比,直观理解了不同结构设计对桨板稳定性的增强作用。在气垫船制造车间,师傅带领队员们参观了充气结构的全流程工艺。从高强度织物裁剪、热熔拼接至气密性检测,队员们发现气垫船与桨板在材料处理、粘合工艺等环节存在高度相似性。实践队队员常新杰表示,“通过对比两种产品的制造流程,我们更清晰地掌握了充气结构‘轻量化与高强度平衡’的核心设计逻辑。”
针对当前桨板制造的技术瓶颈,企业技术人员与队员们展开深度交流。队员们结合力学专业背景,就国内桨板生产仍依赖人工刷胶拼接,热熔自动化技术因工艺适配性差尚未普及,导致生产效率受限这一问题,队员们提出,热熔技术只适用于单层材料侧边结构,双层材料侧边结构只能人工进行刷胶粘贴,相比之下,单层材料侧边结构的耐磨、使用寿命等均不如双层侧边结构,对于追求高性能的厂商与用户自然会选择后者。队长纪祯和表示,国内企业需在材料研发、自动化生产等领域加大投入,同时通过产品创新提升市场接受度。
此次实践使队员们将理论知识与产业实际紧密结合,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明确方向。石帆逐浪力学实践队将持续关注充气式装备领域的技术动态,助力国内相关产业升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