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承非遗古韵,启辉煌未来

    2024-07-14    阅读:
    来源:原创

为发现历史之美,感受文化的力量;以史为鉴,面向未来。7月6日下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拾遗”志愿服务队通山分队赴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非遗馆进行走访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活态流变,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中留下的灿烂瑰宝,是凝聚先辈智慧与卓越价值的精神财富。

在当今社会,参观非遗馆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作为文化传承与交流的重要途经,承载着丰富多样的历史、艺术和人文知识。不仅是知识的宝库,更是人们汲取智慧和灵感的源泉。参观文化馆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文化馆通常收藏有各种各样的展品,包括历史文物、艺术品、手工艺品等。通过参观文化馆,我们可以近距离欣赏到众多珍贵文化遗产和艺术作品,了解不同文化背后故事和意义。观赏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艺术的力量和美的魅力,同时也能够激发我们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给予我们灵感,让我们思考和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非遗创新与转化的核心是保护与创新。保护是基础,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来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延续性。创新是关键,要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探索多元化保护模式,从而更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文明持续发扬光大。通山县非遗馆构思别致,风格典雅,是展示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其设计和运营综合了考虑多种因素,以非遗项目为核心,运用多样的展示手段和空间布局来呈现非遗的独特魅力,展现非遗文化的特质与价值,兼具艺术性、文化性和互动性。以丰富翔实的实物、图片为基础,全面展示了通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就。

青年群体是非遗传承的重要力量,这就需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遗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意味着青年需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应鼓励其参与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以提高非遗保护传承水平,并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提升青年的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还能为非遗注入新的活力,从而实现非遗的活态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青春助力金融 实践绽放成长
  • 为响应“青鸟计划”号召,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服务社会,“返家乡”实践团成员于2025年7月14日—2025年8月8日来到山东
  • 08-01
  • 吴侬软语传乡韵 亲子巧语筑心桥
  • 七月,流火的季节点燃青春的热情。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于2025年7月25日踏入张家港市杨舍镇云盘社区,开启了
  • 08-01
  • 笔墨蓝靛绘童真,非遗传承绽新姿
  • 盛夏的暑托班校园里,一场非遗与童真的邂逅正温柔上演。2025年7月21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者们带着书法、蓝印花布
  • 08-01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