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
这是一个深秋的夜。
一盏忽明忽暗的油灯下,男孩趴在一张小方桌上写作业。油灯里的油已经不太多了,灯光也随之逐渐的变淡,男孩不时抬起头来挑着灯芯。昏黄的灯光下,显露出男孩略显苍白而又稚嫩、刚毅的脸庞。旁边是他的母亲在飞针走线。母亲在缝补一件棉袄,是男孩的。破旧的棉絮从棉袄的多个地方露出来了,母亲剪下泥色的旧棉絮,塞进一些雪白的新棉絮,然后在外面缝上一块方形或圆形的粗布。
母亲不时地抬头看看写作业的儿子。
“写累了就别写了,等明天早上起来再写。”母亲心疼地说。
“没事,再写一会。”男孩抬头揉了揉眼睛回答。
窗外早已刮起的北风吹着窗户纸“呜呜”作响,不停地向屋里透进丝丝的寒意。男孩不禁打了个哆嗦,母亲忙把自己身上的外套脱下来给男孩披上。
“妈,不用了。你早点睡吧,明天你还要上山干活呢。”男孩倔强地把外套脱下。
“妈不冷。快穿好,别受凉耽误明天上学。”母亲又耐心地给儿子披上。
男孩在班里学习一般,属于中下游水平,但是母亲还是对儿子寄予很大的期望。在农村,孩子要有出息,只有当兵和考学这两条路。男孩身体孱弱,不适合当兵,只有考学这条路了。“你要是能像咱村忠洋的姐姐就好了——考上大学、安排工作。看他妈在村里人前人后的,多美呀!”母亲絮叨着。
“早晚我也会叫你像她那样的。放心吧,妈。”男孩坚定地说。
每次听到儿子这样的回答,母亲脸上都会露出会心的笑容。虽然有点勉强,但却包含着母亲对儿子无限的期望。
墙上的挂钟已经敲响了十下。男孩仍在奋笔疾书,母亲仍在飞针走线。
这样灯下的情景一直持续到男孩小学毕业。
校园文学推荐
- 老人
- 这篇小说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上海街头一位老人的孤独身影。小说巧妙地利用繁华都市与老人孤独身影的对比,突显了老人的独特性和内心的沧
- 07-31
- 爱在春天里
- 春风夹杂春雨,沐浴千年前的美丽
- 07-30
- 今天,明天
- 曾经痛过的回忆,好像就在眼前
- 07-30
- 风居住的街道
- 梦中的青荷,微微摇曳,摇晃着时光唱的歌。
- 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