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以劳动之力筑强国之基 以八项规定凝奋进之心

    2025-09-09    阅读:
    来源:文/李舒宁 程磊 孙志鹏 樊晨乐
  在本周的政治理论学习中,我们深入学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力量与中央八项规定的核心要义,这段学习经历如同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让我对劳动的价值、群众的力量以及作风建设的重要性有了更为透彻的认知。
 
  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而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则是这股动力的核心源泉。回溯历史长河,从革命战争年代工人阶级踊跃参军、支援前线,用双手保障军需物资供应;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无数劳动者扎根工厂、田野,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起工业体系、夯实农业根基,“铁人”王进喜等劳动模范的事迹至今仍激励着我们;再到改革开放后,劳动者们敢闯敢试、勇于创新,推动中国经济实现腾飞。可以说,国家发展的每一步跨越,都离不开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汗水与付出。
 
  进入新时代,这股劳动力量更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绽放出耀眼光芒。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无数劳动者深入贫困地区,修路搭桥、发展产业,用实干让近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在科技创新前沿,科研工作者们日夜攻关,大国工匠们精益求精,从“嫦娥”探月、“蛟龙”深潜到高铁飞驰、5G普及,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的背后,是劳动者们攻坚克难的身影;在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劳动者挺身而出,用坚守与奉献筑牢了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他们身上展现出的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底气所在。
 
  如果说劳动力量是推进国家发展的“引擎”,那么中央八项规定就是保障这台“引擎”高效运转的“稳定器”。自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党风政风社风为之一新,成效显著且影响深远。曾经的“文山会海”“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等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党员干部从繁琐的应酬、形式主义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能够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切实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这种作风上的转变,不仅拉近了党和群众的距离,增强了血肉联系,更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让劳动群众能够心无旁骛地投身国家建设,激发了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学习的目的在于践行,思想的洗礼更需转化为行动的自觉。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将学习所得融入实践。一方面,要以广大劳动者为榜样,学习他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工作中不畏艰难、迎难而上,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学习他们创新创造的进取精神,敢于突破思维定势,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路径,用劳动创造价值,用实干成就梦想。另一方面,作为党员干部,更要时刻牢记初心使命,持续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坚决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风气,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主动走进群众,了解劳动者的需求与期盼,为他们排忧解难,凝聚起广大劳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校园新闻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校园新闻热点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