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大团结,石榴花正艳
“各民族血脉相融,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根基;各民族信念同向,是中华民族缔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内生动力。”每当读到这段文字,乌鲁木齐求学的时光便会清晰地浮现在眼前——从小学到初中、高中,教室里总坐着来自不同民族的伙伴:哈萨克族同学带着草原的爽朗,维吾尔族同学有着歌者的热情,汉族同学藏着细腻的温暖,一张张笑脸凑在一起,便是最生动的“民族全家福”。
每逢元旦、古尔邦节这样的日子,教室总会变成欢乐的海洋。有人弹起都塔尔,旋律里满是西域风情;有人跳起麦西来甫,裙摆飞扬间尽是热情;大家跟着节奏拍手、合唱,哪怕语言偶有差异,炽热的笑意也能瞬间消融距离。这场景总让我想起远古的篝火旁:人们围着跳动的火焰起舞,无需过多言语,心与心便在歌舞中紧紧相连——原来这份“以文化心、以情聚心”的团结,早已刻在中华民族的基因里。
如今再望中华大地,石榴花正开得热烈,层层花瓣紧紧簇拥,恰如“各族人民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生动隐喻。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这份“抱在一起”的力量愈发强劲:我们携手打赢了彪炳史册的脱贫攻坚战,让边疆的毡房亮了灯、高原的青稞翻了浪;我们在地震、洪水等灾害面前拧成“一股绳”,汉族干部帮牧民转移牲畜,少数民族同胞为救援人员送热饭,每一个身影都在诠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中华民族一家亲”不再是简单的话语,而是融入我成长点滴的信仰——是同学间分享的一块馕、一支笔,是节日里共唱的一首歌、共跳的一支舞,是看到边疆发展时由衷的自豪,是听闻团结故事时眼眶的温热。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该接过这份“团结之炬”。在新的征程上,既要以尊重守护各民族的文化瑰宝,用交流化解隔阂、用理解增进认同;更要以行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洪流——或许是扎根边疆贡献专业力量,或许是在日常中传递团结温情,让每一份青春微光,都能汇聚成“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璀璨星河。
校园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