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东北林业大学社会实践团队“计焕红松,树耕黑土”走进宏泰松果公司及七台河市博物馆,以“三环六维同心π数控蓝项目”理念为指引,在党组织引领下深入宏泰松果公司,将专业实践与青年担当融入红松产业发展,更跨越千里播撒科技兴农火种,生动诠释高校党建带团建的实践育人成效。
圆心引领:思想之舵定向实践航程
此次实践活动的开展,始终锚定“思想引领环”这一核心。在学院党建项目的统筹规划与政治导航下,团队明确“青年科技报国”的行动方向,将红松产业调研与国家生态保护、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确保实践活动既扎根专业土壤,又紧跟时代发展需求,让每一步调研都成为深化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课堂。
内环深耕:专业实践对接国家战略需求
在“专业实践环”中,团队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服务产业的实际行动。走进宏泰松果公司后,成员们围绕红松生态价值、产业发展瓶颈展开深入调研:从红松森林维系的完整生态链,到其种子在历史上为抗联提供的生存保障;从红松子仁、双子油等产品的独特价值,到产业面临的生长周期长、认知度不足等挑战。

图为成员在调研目前红松产业的情况 李佳馨摄
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团队结合专业知识提出思考——如何以数字技术提升红松采摘效率、以科技手段加速产业价值转化。这种“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实践,正是共青团员响应党的号召,将专业所长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的具体体现,让青年智慧成为红松林里悄然生长的“科技根系”。
外环辐射:千里传递科技兴农火种
实践不止于产业一线,更延伸至“服务辐射环”的广阔天地。团队跨越千里,赴四川省乐至中学开展主题演讲,将在东北红松产业中感悟到的“科技兴农”理念、青年担当精神,以及东北特色资源的生态与经济价值,生动传递给西南腹地的青少年。从东北红松林到西南中学校园,共青团员们化身“数字火种”的传递者,用红松产业的案例讲述党的领导下传统产业转型的故事,激发远方学子对“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向往,让同心π的辐射力突破地域界限,形成跨越千里的思想共鸣。

图为团队成员在中学宣讲 李佳馨摄
实践育人:党建带团建的生动注脚
此次“三下乡”实践,是高校“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的鲜活实践。从党组织的思想引领,到团组织的具体落实,再到共青团员以科技力量服务产业、辐射千里,完整呈现了“同心π”的凝聚力与辐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