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青农学子三下乡:“硅”心同行赴济宁实践团“锌”火助力实践活动

    2025-08-18    阅读:
    来源:青岛农业大学“锌”火相传小小化学家社团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响应国家乡村教育振兴号召,2025年8月2日至11日,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院“锌”火相传小小化学家“硅”心同行赴济宁社会实践团一行6人,在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韩岗镇西大屯村开展了为期10天的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聚焦乡村儿童科学启蒙与素质教育,为当地三十余名孩子带去了融合知识性、趣味性与实践性的多元化课程,点燃了孩子们心中的科学火种。
         团队以“关注身心成长,传递情感关怀”为宗旨,深入西大屯村进行家访,近距离了解当地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家庭环境,通过与家长的真诚沟通,精准掌握了孩子们的学习需求,为后续高质量课程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赢得了家长们的广泛信任与支持。

图为 实践团成员来到孩子们的家中进行家访。高嘉璐 供图
         支教期间,团队紧紧围绕“化学知识传播,五育并举育人”的核心,创新打造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的课程。他们充分发挥“锌”火相传小小化学家社团特色,将每日至少一场的化学趣味实验贯穿始终:“火焰掌”炫酷的燃烧现象与消防知识讲解紧密结合,寓教于乐;“维C密信”以孩子们喜爱的动漫为引,生动揭示了化学的奥秘,令孩子们惊叹连连。
         多元课堂齐绽放:融合科普,启迪心智,厚植情怀。实践团深知教育需“五育并举”,因此在突出化学特色的同时,创新性地融合了农业科普、语言学习、文化传承和礼仪教育,打造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

图为 实践队员带领孩子们进行“油浴花海”化学实验。王雪晴 供图
         依托学校农科背景,团队原创设计了以花生种子为主角的科普课程。通过生动的故事讲述种子从播种、发芽、生长到收获的全过程,穿插趣味谜语、互动问答,并让孩子们亲手触摸种子、观察幼苗,在欢声笑语中体会到“粒粒皆辛苦”的含义。英语教学摒弃枯燥语法,采用情景对话和游戏互动,迅速拉近了孩子们与英语的距离。
        成效是显而易见的。孩子们从最初的羞涩拘谨,到主动提问、踊跃参与实验操作;从对化学感到陌生甚至畏惧,到争相成为“小小化学家”;从对家乡文化知之甚少,到能自豪地讲述孔子的故事和梁山好汉的传说。团队成员纷纷感慨:“看到孩子们眼睛里闪烁的好奇光芒和实验成功时兴奋的笑容,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是最强的动力。” 村支书在交流中也表示:“大学生们带来的课程太新鲜了,娃娃们天天盼着上课,回家还兴奋地讲实验、说英语,希望以后常有这样的活动。”

图为 实践队员带领孩子们进行礼仪文明宣誓。高嘉璐 供图
         为期十天的支教实践圆满落幕,青岛农业大学“硅”心同行赴济宁实践团以实际行动践行青春誓言。队员们深刻体悟到乡村振兴中教育“扶志”与“扶智”的深远意义,更在孩子们求知的眼神中收获了无价的精神滋养。

图为 实践团成员与孩子们合影留念。高嘉璐 供图
         本次实践聚焦乡村教育帮扶,青岛农业大学学子充分发挥农科院校化学学科的专业优势,将高深的科学知识转化为乡村孩子触手可及的趣味体验,通过精心设计的科普课程与实践活动,有效激发了孩子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与探索热情,显著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人文素养,切实为当地乡村教育注入了蓬勃的青春活力。(通讯员 王佳乐)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