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赋能红色传承,淮畔书写使命担当——“淮畔星火,淮水丹心”团队实践行
来源:“淮畔星火,淮水丹心”——红色文化传承宣传团队
在江淮大地的红色土地上,“淮畔星火,淮水丹心”——红色文化传承宣传团队以青春之姿,开启了一场红色传承的深度实践。他们穿梭于红色遗址,沉浸于教育活动,创新于体验形式,奔走于传播一线,用实际行动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活”起来、“传”下去,书写属于青年一代的红色使命答卷。
一、遗址探源:回溯革命征程,感悟初心使命
团队首站来到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桌一椅,都留存着革命先辈的气息。成员们在作战指挥室,凝视着泛黄的军事地图,听讲解员讲述渡江战役前紧张的战略筹备:“总前委在这里日夜谋划,为解放全中国奠定基础。” 旧居内,简单的生活陈设,展现出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作风,“先辈们住得简朴,却心怀天下,这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值得我们永远学习!”成员尹昊天感叹道。
从邓小平等革命先辈旧居 到蚌埠革命历史陈列馆、新四军淮上行署旧址,团队沿着革命脉络前行。在陈列馆,丰富的文物、详实的史料,勾勒出江淮地区革命斗争的全景图;在淮上行署旧址,了解新四军在敌后开展抗日斗争的艰辛。“每到一处,都能感受到革命先辈对信仰的执着,这是我们传承红色基因的动力源泉。”团队成员张雨晨在实践日志中写道,遗址探源让大家对“初心使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教育铸魂:汲取精神力量,坚定理想信念
蚌埠市烈士陵园 中,苍松翠柏环绕,团队成员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默哀致敬。“革命烈士为了国家独立、人民幸福,献出宝贵生命,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前行!”在聆听烈士事迹后,成员李怡卿声音哽咽,却难掩坚定。宣誓环节,“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的誓言,响彻陵园,传递着青春的担当。
党史专家与老战士的专题授课,为团队带来精神盛宴。党史专家剖析江淮红色精神的内涵,从“坚定信念”到“艰苦奋斗”,从“依靠群众”到“敢于胜利”,让成员们明白红色精神是照亮前行的灯塔;老战士讲述亲身经历的战斗故事,“敌人的炮弹炸断了战友的腿,可他咬着牙继续战斗……” 真实的故事,让红色精神直抵人心,理想信念在教育铸魂中愈发坚定,成为青年前行的精神指引。
三、体验创新:活化红色记忆,激发传承热情
为让红色历史“可感可触”,团队在部分场馆开展沉浸式体验活动。成员们化身“革命战士”,参与渡江战役模拟推演,从兵力部署到战术选择,在“实战”中体会革命先辈的军事智慧;借助VR技术,“置身”淮河战役战场,感受枪林弹雨的紧张与残酷,“先辈们在这样的环境下冲锋,太英勇了!”体验后,成员孙威的话语,道出大家的震撼。
红色文化艺术体验同样别出心裁。观看红色主题电影时,成员们跟随剧情走进革命岁月,为英雄人物的牺牲落泪,为革命胜利欢呼;红色诗歌朗诵会、革命歌曲演唱会上,《七律·长征》的豪迈朗诵、《映山红》的婉转演唱,让红色情感在艺术中流淌,红色记忆在创新体验中被活化,激发起成员们传承红色基因的热情,让革命精神“潮”起来、“火”起来。
四、传播践行:讲好红色故事,扩大传承半径
为让红色故事传得更远,团队积极开展红色传播实践。“红色故事进社区”活动中,成员们走进居民小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江淮革命历史,“以前不知道家门口有这么多红色故事,现在听完,觉得很自豪!”居民王大爷的反馈,让大家备受鼓舞。
线上传播方面,团队制作“淮畔红色故事”系列短视频,涵盖遗址探访、体验感悟、红色知识科普等内容,在抖音、B站等平台发布,累计播放量超数万次,吸引众多网友点赞、评论,“原来红色传承可以这么有趣,给你们点赞!”网友的留言,坚定了团队传播红色文化的信心。同时,汇编红色文化宣传手册,发放给学校、社区,扩大红色传承半径,让更多人了解江淮红色历史,汲取精神力量。
五、成果深耕:沉淀实践经验,助力长效传承
实践收尾,团队在成果沉淀上持续发力。撰写《江淮红色文化传承实践总结》,梳理活动亮点与不足,提出“加强红色资源整合、创新传承形式、强化青年参与”等建议,为地方红色文化传承提供参考;开发红色研学课程,包含教案、课件、实践活动设计,已在部分学校试点推广,让红色教育走进课堂;设计红色文创产品,如印有革命遗址图案的书签、笔记本等,将红色文化融入日常,助力红色精神长效传承。
“淮畔星火,是历史的传承;青春丹心,是使命的担当”。“淮畔星火,淮水丹心”团队以青春为帆,以红色传承为桨,在江淮大地的红色征程中破浪前行。他们在探源中感悟初心,在铸魂中坚定信念,在创新中活化记忆,在传播中扩大影响,在深耕中沉淀经验。这场实践,不仅是红色基因的传承之旅,更是青春力量的彰显之路。相信在未来,这份青春的红色担当,会继续点燃更多人的传承热情,让淮畔星火照亮新时代,让革命精神在传承中永续辉煌,成为推动社会前行的不竭动力。
三下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