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流火,暑气蒸腾,却挡不住一群青年学子奔赴乡村的热忱。近日,青岛农业大学支教团队带着对乡梓的眷恋与对教育的赤诚,踏上了前往鲁宏社区“三下乡”支教之路。在为期10天的支教活动中,队员们以“情牵乡梓,梦筑学堂”为宗旨,用知识浇灌希望,用陪伴温暖童心,为孩子们搭建起一座通往外界的桥梁。
初识破冰,共筑约定活动首日,开营仪式拉开序幕,社区负责人与支教队员们向孩子们介绍活动日程与安全注意事项,轻松的氛围让孩子们迅速放下拘谨。随后的“沙漠里有几只猴”“逛三园”等破冰游戏,让欢声笑语充满课堂,陌生感在互动中悄然消散。下午的“农耕精神故事会”上,袁隆平院士培育杂交水稻的故事,让孩子们在图片与讲述中初识“坚持”的意义。
文化浸润,创意飞扬扎染文化初体验日,孩子们在队员的指导下了解扎染历史与工具,尝试折叠扎、螺旋扎等基础手法,亲手给面料染色、拆结、冲洗,当独一无二的扎染方巾晾晒在阳光下,孩子们眼中满是成就感。情绪脸谱制作课上,超轻粘土在指尖变成“开心”“惊讶”“委屈”的模样,亮片点缀的“激动”、细线勾勒的“泪痕”,让抽象的情绪有了具象表达,故事分享环节更让彼此的心声紧密相连。漆扇制作进阶课程中,素面木扇在孩子们笔下绽放光彩,山水、花卉、几何纹样经浅色漆料打底、细笔勾勒后渐显雏形,传统工艺与创意在扇面碰撞。
成果绽放,温情落幕闭营当天,成果展示环节成为十日时光的缩影。“学习加油站”成果分享会上,孩子们主动展示进步:“我能背10个英语单词了”“数学应用题会画图分析了”,“学习小能手”奖状与文具奖励,是对努力的最佳肯定。文创作品大型展示会上,扎染方巾、漆扇、情绪脸谱组成绚丽的作品墙,孩子们站在自己的作品旁,向大家介绍创作思路,每一件作品都是创意与汗水的结晶。

十日支教虽短,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知识的种子与梦想的火花。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的学子们用行动诠释“情牵乡梓,梦筑学堂”的宗旨,让青春在乡村教育的实践中绽放光彩,也让这份跨越城乡的温暖与希望,在孩子们的成长路上持续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