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滁州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赴宿州市宿风破浪青春行”实践团队,于7月中旬至8月中旬,走进宿州市煤矿公司,开启了一段意义非凡的实习之旅,旨在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升专业实践能力。
初入煤矿公司,实践团队的成员们便被分配到各个关键部门,迅速融入忙碌的工作节奏。在综合办公室,队员们主要负责日常文件处理工作。这里文件堆积如山,涵盖了生产报表、安全记录、项目方案等各类资料。面对如此繁杂的任务,队员们没有丝毫退缩,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的态度,认真投入到工作中。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在整理文件刘嘉欣摄
队员雷晶晶被安排负责核对生产数据报表,这是一项需要极高准确性的工作。他深知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煤矿的生产决策和安全保障。于是,雷晶晶反复核对每一组数据,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差异。遇到数据不一致的情况,他会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核实,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经过几天的努力,雷晶晶不仅高质量地完成了任务,还总结出了一套高效的数据核对方法,得到了部门领导的高度赞扬。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在整理文件刘嘉欣摄
在数据整理部门,队员们需要对大量的生产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队员方璐负责整理煤矿近一年的产量数据,面对海量的数据,她运用所学的计算机知识,编写了数据整理程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她还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了产量波动的一些规律,为煤矿的生产优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在处理数据王语琳摄
报告编写工作也是实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队员们需要根据公司提供的资料和实际调研情况,撰写各类报告。在撰写安全报告时,队员们与一线工人交流,了解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地调研相结合,撰写出的报告内容详实、分析深入,为煤矿的安全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实习期间,队员们积极向煤矿公司的资深员工请教。生产部门的张工程师有着多年的煤矿工作经验,他耐心地为队员们讲解煤矿的开采流程、设备运行原理等知识。在一次交流中,张工程师提到:“煤矿生产安全是重中之重,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有丝毫马虎。”他还分享了自己在处理突发安全事件时的经验,让队员们对煤矿安全生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与一线工人的深入交流,队员们了解到煤矿工人的辛苦与付出。一位老工人感慨地说:“我们每天都在地下工作,虽然辛苦,但为了保障能源供应,一切都值得。”队员们被老工人的精神所打动,更加珍惜这次实习机会,也深刻体会到自己肩负的责任。
“这次实习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实践团队队长黄小玥在实习总结会上感慨道,“在处理文件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学会了如何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和高效。以前在学校学的大多是理论知识,现在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对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队员胡灵美也分享了自己的收获:“与煤矿公司的员工交流,让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他们的敬业精神和丰富经验,让我明白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成为一名有用之才。”
此次实习活动成效显著,不仅增强了队员们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更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队员们纷纷表示,将把在煤矿公司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去,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图为实践团队结束实习时留影王语琳摄
“赴宿州市宿风破浪青春行”实践团队的煤矿公司实习活动,是一次知识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宝贵经历,也是青春与责任交织的深刻洗礼。未来,他们将继续秉持实践精神,不断探索未知领域,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贡献而努力奋斗。
(通讯员方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