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山东农业大学学子三下乡:携赤诚之志,入乡野之境

    2025-08-19    阅读:
    来源:刘嘉锋

山东农业大学学子三下乡:携赤诚之志,入乡野之境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相关决策部署,2025年8月7日至10日,山东农业大学“爱国主义奋斗者联盟”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采取“红色文化调研”与“志愿服务实践”双线并行模式,在泰安市泰山区开展为期三天实践活动。活动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精神”为主题,通过调研红色文化资源、挖掘革命历史故事,让学子感悟先辈奋斗历程;同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展现新时代青年责任担当。
非遗直播间里的文化接力
实践团在村展览馆发现这项融合了石刻与书法的技艺正面临传承人断层的困境。而直播是当代文化宣传一新途径,为了更好地传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本团队将“指尖上的传承”通过直播镜头传到了千里之外,吸引了超过千名师生在线观看。这场临时搭起的直播间里,弹幕随着拓印过程的推进不断滚动:“原来拓印还能这么美”“求链接想买非遗周边”。队员张永志举着手机调整角度,笑着说:“没想到咱们在村里玩拓片,能让这么多人看见白马石村的美!”
 

图为团队队员开展特色直播 刘亚楠 供图
村里的红色展室同样留下了学子们的足迹。泛黄的军功章、磨损的步枪模型、褪色的战地日记,无声诉说着白马石村人在战争年代的牺牲与坚守。“这枚手榴弹是1947年孟良崮战役时留下的,当时村
里18名青年参军,回来的只有3个。”村支书的讲述让在场学子红了眼眶,队员们用文字默默记录下记录下不该被遗忘的热血岁月。这场与历史的“对话”,让每个人心中的爱国情怀都变得沉甸甸的,队员们在心中暗暗立下誓言:要努力奋斗,将青春奉献给祖国。
烈士陵园里的精神洗礼
泰安烈士陵园的松柏在风中低语,实践团成员缓步走过烈士纪念碑。队员刘书轩在烈士名录前驻足,指尖抚过石碑上模糊的字迹:“他和我们年纪相仿,却用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

图为团队队员在烈士陵园进行默哀仪式 刘亚楠 供图
纪念馆里的“泰安战役复原场景”让人驻足:昏暗的油灯下,战士们围坐着研究战术,墙上的地图布满红蓝色标记。解说员讲述着1948年那场激战:“守城的战士们弹尽粮绝,依然用石块和刺刀阻击敌人,最终全部壮烈牺牲。”队员们在留言簿上写下:“我们站在你们用生命守护的土地上,定会让青春在国之所需处绽放。”
“以前总觉得爱国很宏大,今天才明白,它藏在先烈的牺牲里,藏在我们脚下的土地里。”于泽霖的话让大家陷入沉思。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爱国”二字从课本里的概念,变成了可触可感的责任。
乡村课堂里的种子萌发
“什么是爱国呀?”白马石村暑期托管的课堂上,7岁的刘乐霖小朋友举着小手发问。实践团成员用绘本讲述着国旗的故事,带孩子们折起小红旗,在纸上画下“我心中的祖国”。10岁的李文悦画了一幅“高铁穿石榴园”:“老师说这叫乡村振兴,我觉得这就是爱国。”

图为团队队员与小朋友们一起讨论“什么是爱国” 刘亚楠 供图
本团队秉持着严谨、科学的态度,对孩子们进行了一对一的问卷调查。为确保调查结果的真实可靠,团队成员耐心阐释问题,细心引导孩子吐露心声。经过精心努力,我们最终收获了一份极具价值的可靠报告。报告数据反映孩子们对课程教学方式的偏好。86%的同学希望采用非传统授课方式,表明他们对传统教学模式或已倦怠,渴望新颖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比如互动性和趣味性更强的游戏方式。经过数据分析考量、团队研究探讨,队员们采用用动画片里的英雄角色宣传红色文化。当问到“长大后想为家乡做什么”,孩子们的答案格外真挚:“我要让白马石村的石榴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我要开飞机带游客来看咱村”。这些稚嫩的声音里,藏着乡村未来的模样。
如今,白马石村的非遗直播间仍在继续,实践团与村里约定的“每月云课堂”已排上日程。正如队员们在总结会上所说:“爱国从不是抽象的口号,它是把非遗带向更远的地方,是让红色故事被更多人听见,是让乡村的孩子看见更大的世界——这是我们与乡土的约定,更是青春对祖国的承诺。”(通讯员 刘嘉锋)

图为实践结束后所有队员合影留念

队员:刘亚楠、刘嘉锋、于佳媚、袁浩阳、刘书轩、张永志、石佳颖、于泽霖、赵佳琪、杨非凡
(通讯员:刘亚楠 刘嘉锋)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推普支教融乡兴,稚语童声谱新篇
  • 2025年7月1日至15日,湖北大学“稚语童声”实践团队在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石头咀镇冯家畈村、杜家山村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推普助力乡村振
  • 08-19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