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山东农业大学学子三下乡:传承红色基因 共育爱国童心

    2025-08-19    阅读:
    来源:刘书轩

传承红色基因 共育爱国童心

传承红色基因,厚植青少年爱国情怀,7月8日至10日,山东农业大学“爱国奋斗者联盟”实践队10名队员于泰安市开展为期三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通过烈士陵园祭扫、红色文化探访、爱国主义教育调研及分层教学等形式,深入了解当地青少年爱国认知现状,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播撒红色种子,实现与孩子们的共同成长。
缅怀先烈寄哀思 红色直播传薪火
实践队全体队员来到泰安烈士陵园。苍松翠柏环绕的纪念碑前,队员们身着统一队服并整齐列队,队员们向烈士纪念碑三鞠躬,在默哀中追思先烈事迹。“看到墓碑上那些年轻的名字,有的甚至比我们还小,却为了理想献出了生命,心里特别受触动。”实践队队员刘嘉锋在参观烈士纪念馆时说道。馆内泛黄的书信、锈迹斑斑的武器,无声诉说着革命先辈的峥嵘岁月,队员们一边记录史料细节,一边低声交流感悟,不时在笔记本上写下心得体会。
烈士陵园的祭扫让队员们读懂了“牺牲”的重量,而白马石的红色直播,则让他们学会了如何把这份重量借助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大众能听懂的故事——这正是精准调研的起点。展厅内,“黄帝战马 羽化为石”的传说壁画与革命时期的红色故事展板相映成趣。队长刘亚楠化身直播主播,向网友介绍白马石村从古代传说到近代革命的红色传承:“大家看这块‘白马石’拓片,它不仅承载着民间故事,更见证了当地群众在抗战时期掩护八路军的历史。”镜头前,队员们还现场演示了拓片制作工艺,吸引近千名网友在线观看,直播间里“传承红色基因”的留言不断滚动。

图为“爱国奋斗者联盟”实践队队员进行红色直播。石佳颖 供图

 图为“爱国奋斗者联盟”实践队在纪念碑下默哀。刘亚楠 供图
深耕细研明方向 精准调研探需求
实践队与泰安市文旅局、教育局相关领导召开座谈会。领导指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要避免形式化,得结合当地红色资源,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开展。”双方就泰安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现状、现存问题及实践队调研方向展开深入讨论,领导的建议为实践队后续活动提供了明确思路。座谈会后,队员们分组完善调研问卷,补充了“你最熟悉的爱国歌曲”“如果画一幅爱国主题的画会画什么”等贴近孩子生活的问题。
实践活动启动大会在白马石村协商议事室举行。实践队队员张永志作为代表阐述活动主旨:“我们希望通过调研了解大家对祖国的认知,再用讲故事的方式,让红色基因融入日常。”随后,调研环节正式开始。成员们在活动现场设置调研点,向参与活动的30余名青少年发放问卷。
“你知道哪些爱国英雄呀?”队员问10岁的小男孩王子轩。“我知道董存瑞!”孩子立刻回答,还拿起画笔在纸上画出炸药包的简笔画。而当被问及“爱国是什么”时,7岁的林晓雅歪着头说:“爱国就是要爱护红领巾。”队员们认真记录着孩子们的回答,发现多数孩子对英烈故事有初步了解,但对爱国精神的理解仍停留在具象事物层面。调研持续至傍晚,共收集有效问卷87份。87份有效问卷显示,72%的孩子能说出董存瑞、黄继光等英烈名字,但仅23%能关联到本地革命故事;对“爱国”的理解中,65%集中于“爱护红领巾”“唱国歌”等具象行为,缺乏对“责任担当”的深层认知,为次日的教学活动提供了精准依据。

图为“爱国奋斗者联盟”实践队队员在白马石村议事室举行活动启动大会。石佳颖 供图 
分层教学润童心 双向成长共进步
实践队以“红色故事我来讲”为主题开展教学活动。上午,队员们在青少年宫多功能厅进行集体教学,实践队队员袁浩阳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展示泰安本地英雄事迹并教唱红色童谣。“原来我们泰安的徂徕山起义这么厉害!”10岁的林浩宇听完故事后兴奋地说。

图为实践队队员向孩子们讲述泰安本地英雄事迹。石佳颖 供图 
分组讨论中,队员们针对不同孩子的特点调整交流方式,随后队员们根据孩子们的不同兴趣和学习能力,分组进行一对一辅导。对喜欢绘画的孩子,队员们教他们绘制“红色泰安”主题漫画;有的孩子对历史充满好奇,队员便通过故事形式讲解红色文化;有的孩子喜欢手工,队员则带领他们制作红色主题手工作品。教学过程中,孩子们热情高涨,踊跃提问,团队成员耐心解答,现场氛围温馨而活跃。实践队队员赵佳琪说:“看到孩子们从一开始的拘谨,到后来主动分享想法,感觉这三天的付出特别有意义。”11岁的王子轩用漫画画出“徂徕山起义”场景,还在画旁写道“长大后要像他们一样保护家乡”;队员石佳颖说,孩子的认真让她意识到“红色教育不是单向输出,而是与童真的双向奔赴”。
活动尾声,实践队队员与孩子们共同总结三天的收获。孩子们纷纷表示,不仅学到了新知识,还对未来充满期待。实践队队长刘亚楠说:“这次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重要性,也感受到乡村孩子们的纯真与潜力。我们将持续关注他们的成长,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此次“三下乡”活动不仅为乡村孩子们带去了知识和欢乐,也让实践队队员在实践中锻炼了能力,深化了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三天实践里,队员们从“红色故事的倾听者”变成“传播者”,孩子们从“爱国符号的认知者”变成“践行者”。这场双向成长的实践,正是”三下乡”活动中青春与时代的对话。团队表示,未来将继续开展类似活动,助力乡村教育发展,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队员:刘亚楠、刘嘉锋、于佳媚、袁浩阳、刘书轩、张永志、石佳颖、于泽霖、赵佳琪、杨非凡
(通讯员 刘亚楠 刘书轩)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推普支教融乡兴,稚语童声谱新篇
  • 2025年7月1日至15日,湖北大学“稚语童声”实践团队在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石头咀镇冯家畈村、杜家山村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推普助力乡村振
  • 08-19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