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八月红焰照初心,南铁院实践团传承铁道兵精神

    2025-08-20    阅读:
    来源: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一、军民联欢忆峥嵘,钢轨精神永传承
  火红的八月,军旗飘扬。在建军节来临之际,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星火・铸路”寻迹铁道兵实践团奔赴连云港灌云县,协助筹备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暨连云港铁八团56周年战友军民联欢会,与铁道老兵们共忆峥嵘岁月,传承铁道兵精神。

  联欢会现场,实践团指导老师魏洁代表学院向铁道兵前辈们致以崇高敬意。她强调,铁道兵精神是铁路专业学子成长路上的宝贵财富,实践团将以实际行动肩负起传承铁路红色基因的使命。
  实践团成员们在前期走访十多位老铁道兵的过程中,将那些浸透汗水与热血的故事深深刻进心里,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感悟精心打磨出原创朗诵节目《钢轨上的传承》,引发全场老兵共鸣。“当年铁道兵悬在峭壁打炮眼,今天我们用BIM技术云端架桥。变的是工具,不变的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脊梁!”这段凝聚着青春感悟的话语,生动诠释了新老铁路人精神接力的深刻内涵,赢得老兵和现场其他观众阵阵掌声。

  老兵与军嫂们的表演同样感人至深。嘹亮的军歌、朴实的舞蹈,不仅展现了铁道兵群体的艺术风采,更折射出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让在场青年学子深受触动。
  “孔维前辈坐着轮椅也要来参加联欢会,虽不能言语,眼神里的执着却让所有人热泪盈眶。”团队队长吴祥宇动容地说。实践团计划在后续寻访中增设关爱服务,为老铁道兵送去更多精神慰藉。

  二、寻访脚步不停歇,精神火种代代传
  联欢会结束后,实践团马不停蹄地展开深度寻访。曾参与襄渝铁路建设的荣军前辈揭开了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铁路要穿越山峰、横跨江河,其中有的路段还需要在悬崖峭壁间开凿隧道、架设桥梁。他们抵达施工现场的第一天,就遭遇了下马威:暴雨冲垮了临时搭建的工棚,夜间的狼群嗥叫让年轻的技术员彻夜难眠。而比自然环境更残酷的,是简陋的施工条件——没有大型掘进设备,他们只能用钢钎、大锤一寸寸凿击岩壁;缺乏通风系统,隧道里弥漫的硝烟和粉尘让不少人咳出血来;遇到涌水险情,老兵们甚至跳进冰冷的泥浆里,用身体堵住渗水的缝隙。老人颤抖的声音里,是铁道兵用生命铺就的忠诚。
  在徐州,实践团有幸采访了曾奋战于嫩林铁路建设一线的马前龙前辈。前辈深情回顾了那段峥嵘岁月:关键工程呼玛河大桥,河宽400多米,冰层厚数尺,两侧都是沼泽,桥基开挖时经常渗水,为此他们在基坑开挖时在上游开引风道,在下游架挡风墙,冻结基坑壁;在灌混凝土时采用铁板炒、开水烫等方法,将砂石料从零下40℃加温到30℃,完成浇灌。从此,施工现场冬闲变冬忙,经过艰苦的建设,嫩林铁路全线通车!年过古稀的马老前辈话语铿锵,掷地有声。“那时候,心里就装着‘国家’两个字!”这份穿越时空的赤诚、担当与豪迈,依然震撼人心,照亮后来者的征途。
  据统计,本次实践活动共采集到70位铁道老兵的珍贵信息,其中参与成昆铁路建设的22人、参与嫩林铁路建设的8人,参加襄渝铁路建设的40人。

  “星火・铸路”实践团的成员们,大部分都是受到党和国家各项资助的困难生,一次次寻访让成员们深受震撼。“原来交通强国的勋章上,镌刻着这么多无名英雄的牺牲。正是无数前辈们用奉献筑牢基石,党和国家用温暖托举梦想,我们才能走进大学殿堂,追逐自己的理想。”团队成员张作栋感慨道。大家纷纷表示,今后将以铁道兵为榜样,在未来的铁路事业中勇挑重担,让钢轨延伸的方向,永远闪耀铁道兵精神的光芒。
  这个八月,南铁院“星火・铸路”实践团以行动诠释担当。新老铁路人在红色传承中交汇的炽热情感,正化作新时代铁路建设者奋勇前行的不竭动力,让铁道兵精神在复兴之路上永远高扬。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