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闾刺绣,作为楚地民间艺术的一颗明珠,起源于汉代,在两千多年的岁月长河中,以屈原出生地秭归县屈原镇乐平里一带为核心区域传承发展。它因屈原曾被封“三闾大夫”,且此地刺绣独具特色而得名,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屈乡儿女对先人的缅怀与文化传承的见证。
上世纪七十年代起,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大量轻工产品涌入市场,三闾刺绣受到巨大冲击,逐渐走向衰落。曾经流传的100多种针法,到如今仅剩下挑花、课花、斗花、掇花、平绣等10余种 ,传承之路充满坎坷。好在2018年,宜昌市将三闾刺绣纳入第六批非遗保护名单,为这门古老技艺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
芈绣馆里,展示着不同针法的绣样。挑花绣以蓝布白线为主,线条简洁明快,几何图案相互交织,呈现出规整而富有韵律的美感;平绣针法细腻,能细腻地表现出花鸟的羽毛、花瓣的纹理,绣出的花朵娇艳欲滴,鸟儿灵动活泼;掇花绣立体感强,层层堆叠的绣线让图案仿佛从布面上生长出来 。老师也为我们亲自演示了这项非遗的具体操作(下图),让我们更深刻了解到其文化内涵。

现如今,三闾刺绣与现代设计完美融合,绣有精美图案的抱枕、手帕、丝巾等,既保留了传统刺绣的韵味,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与生活需求。还有结合屈原诗歌元素的刺绣作品,用丝线勾勒出诗意的画面,让人在欣赏刺绣艺术的同时,领略到屈子文化的深邃内涵 。
参观结束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三闾刺绣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楚文化的载体,是屈乡人民情感与智慧的结晶。那些精美的绣品背后,是绣娘们日复一日的坚守与传承,是她们对传统技艺的热爱与执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