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青春三下乡|井冈星火递新程

    2025-08-20    阅读:
    来源:南昌健康职业技术学院 医心向党实践团
  青春三下乡|井冈星火递新程
  2025年,“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在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全面展开,如火如荼。南昌健康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医心向党”实践团齐聚井冈山这片红色记忆深厚的沃土,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深入的实践调研,多层次、全方位地深刻感悟井冈山精神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丰富内涵与深远意义。在这片革命圣地,学子们不仅重温了革命历史,更是在亲身实践中深刻体悟井冈山精神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红色家风铸魂团队聚力承医志​
  实践团的红色之旅,在“革命后代话初心,讲家风”活动中深植信仰根基。芦继兵前辈讲述的十八军进藏史,让“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从口号变为冻裂的脚掌、磨破的军装等具象记忆;张旅天分享的戈壁核试验故事里,张蕴钰将军命名“马兰”基地的坚守、林俊德院士临终伏案的执着,让“坚守”二字有了滚烫温度。集体宣誓“听党话、跟党走,传承红色基因”时,学子们喉咙紧绷的赤诚,正是青年承接使命的生动注脚。回溯开班式,激昂团歌中,“医心向党”信念融入青春血脉。实践团以三湾改编精神为指引开展团队建设:民主推选班委、队员主动认领职责,精心设计的班旗将护士帽与五角星交织,诠释“星火井冈医护传承”;“承星火之志,守护理初心;以微光照路,用大爱暖人”的班训,成为行动指南。“新时代青年志存高远”等主题宣讲,更让学子们明晰:如前辈扎根戈壁般锤炼护理技能、守护健康,便是对红色传承最鲜活的回应。​
  
  沉浸式体验悟初心红土地上砺担当
  “红军的一天”实践活动中,学子们以脚步丈量革命历程:八角楼内,斑驳油灯与急诊室无影灯的精神共鸣,让大家读懂“信仰如灯”的坚守;黄洋界松涛似当年炮声,印证从战壕到ICU“守住生命”的担当永恒。三公里急行军中,护理学子相互扶持、现场处置擦伤,医护本能与红军互助精神相融;马源村“红军餐”里,老乡讲述的军民分食红薯往事,让“医患托付重逾千斤”的感悟愈发深刻。清晨的升旗仪式上,五星红旗在革命圣地晨曦中升起,学子们以注目礼铭刻青春与信仰。走进小井红军医院,竹制手术器械见证的“绝境护生命”精神,叩击着医者初心;大井村“读书石”上,伟人在艰苦中求知的执着,激励学子深耕专业;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内,“为印章牺牲六人”的忠诚、无字碑承载的无名英烈精神,让传承红色基因的决心愈发坚定。
  
        聚焦康养事业:在基层调研中践行使命
  南昌健康职业技术学院“医心向党”实践团在井冈山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将红色革命精神与现代护理专业深度融合,为老区老人送上暖心服务,用青春力量书写护老篇章。实践团先走进井冈山康养中心,开展“青春伴夕阳温暖实践行”活动。护理学子一对一评估老人健康状况,形成个性化档案并提供建议;讲述井冈山“战地护理员”故事,结合《贺子珍家书》传承红色护老精神;教授改良版五禽戏,提供符合老年骨科规范的颈肩推拿服务。午后的急救科普中,学子们针对老年人特点调整心肺复苏按压深度、避开义齿演示海姆立克法,指导老人实操掌握技能。
         
        随后,实践团深入茨坪镇多个社区调研养老服务。在映山红路社区,队员们结合专业知识分析康复器材适用性,关注户籍分散带来的医保衔接问题;红军路社区32%的老年人口占比,让他们意识到基层理疗资源下沉的迫切性;黄竹坳路社区“老幼共托”模式,启发他们构思“银龄健康小课堂”。两天内,团队服务120余名老人,收集47条养老需求建议,形成专业调研报告。
  这段经历犹如一把钥匙,解锁了书本之外的红色密码——当历史细节化作掌心的温度、耳畔的故事、眼前的实践,我们终于领悟:青年一代的使命,便是让“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火种在病房问诊时得以延续,让“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基因在田间调研时茁壮生长,让井冈山精神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结出属于我们这代人的丰硕果实。(通讯员陈占珑邓露露)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