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工业博物馆厚重的历史回廊里,一场跨越年龄的知识传递温暖上演。7月11日上午,南宁学院"烽火守魂,匠心筑梦"——"不孤"薪火相传实践团成员在参观学习时,偶遇一群前来研学、佩戴鲜艳红帽的小学生。团队成员主动化身义务讲解员,接过知识传递的"接力棒"。
图为团队成员在柳州工业博物馆为小朋友讲解
实践团成员身着的白色Polo衫点缀着明亮的橙色,与小学生们醒目的红色帽子交相辉映。一位戴着眼镜的男生站在孩子们面前,一边形象地比划着手势,一边将眼前庞大金属展品背后的峥嵘故事娓娓道来。孩子们仰头倾听,眼神专注,红色帽檐下是藏不住的好奇与专注。他们面向的不仅是生动的讲述者,更是柳州百年工业精神的具象载体。光线勾勒着他们沉浸的轮廓,也照亮了展墙深浮雕上那些沉默的工业记忆。
团队成员们以深入浅出的对话替代刻板讲述,将书本上冰冷的工业发展史,转化为一个个可感可触的故事。红帽小听众们专注的眼神和时不时的提问,正是知识活态传承的生动注脚。躬身向下,用孩子们的语言讲述工业记忆;以青年视角,为下一代解码红色匠心——这一幕缩影,正是南宁学院“不孤”精神在历史回廊里的立体绽放。实践团不仅是在回溯工业征程,更是用实际行动铺设了一座从厚重历史通往未来薪火的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