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农业大学草业科技学院“索玛花开”实践队走进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黄琅镇,开展了一场集儿童关爱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于一体的双主题实践活动。队员们发挥草业科学专业特长,将推普工作融入趣味课程与非遗体验,在陪伴儿童成长的同时,为他们搭建起通向广阔世界的语言桥梁。
推普嵌入课堂,实现语言知识双提升
在为期七天的活动中,普通话推广贯穿始终。21日至22日上午的作业辅导课上,队员们一边耐心解答课业问题,一边用标准普通话与孩子们交流,纠正发音、丰富词汇,让辅导过程成为生动的语言实践。
(图为实践队员辅导学生作业)
下午的活动形式多样。在“小草大学堂”里,孩子们在队员指导下播种草种,同步用普通话学习土壤结构、根系固土等科学知识;“彝韵草编”工坊中,实践队全程以普通话教学,引导孩子们用普通话描述编织步骤、记录“纤维韧性实验”现象并阐述科学原理。这些活动既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又增强了他们用普通话进行逻辑表达和交流的信心。
(图为学生在播种)
语言联结家国,厚植文化自信
22日下午的“彝汉同心草原故事会”让推普活动热度攀升。孩子们用日渐流利的普通话,大胆讲述家乡的民族英雄故事和彝族畜牧智慧,在语言运用中加深了对家乡文化的认同与自豪。随后的“草籽画明信片”制作活动中,孩子们在作品背面认真书写汉彝双语寄语,使推普工作与民族文化传承有机融合,既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又守护了多彩的民族文化根脉。
(图为实践队员协助学生制作草籽画)
关爱延伸社区,巩固推普成效
除集中活动外,实践队的关爱与推普工作还延伸到社区。队员们走访当地家庭,调研普通话使用情况,宣传推普重要性,同时深入了解孩子们的家庭环境和成长需求,为后续开展长效关爱与推普计划打下坚实基础。
(图为实践队员合影)
此次雷波之行,四川农业大学“索玛花开”实践队将专业实践、儿童关爱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紧密结合。他们以草业科技点燃孩子们的科学梦想,用耐心陪伴温暖童年,借普通话为孩子们插上飞向未来的翅膀,生动展现了新时代高校学子服务社会、助力乡村振兴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