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教师教育学院实践团汉台行显担当
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发挥教育与文化的滋养作用,教师教育学院 “青春连城乡,教育助振兴” 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汉中市汉台区染房营村,通过开展心理团辅、关爱老人及文化探访等活动,以精准服务为乡村教育振兴与民生关怀注入青春活力,让青春价值在乡土间绽放。
关爱暖心田 双向成长显温情
实践团聚焦乡村儿童与老年群体需求,开展了一系列暖心服务活动。在儿童心理团辅中,“我的优点树” 活动成为孩子们自我认知的 “成长舞台”。孩子们在纸上认真写下 “会帮父母做家务”“跑步快”“数学好” 等属于自己的闪光点,稚嫩的字迹汇聚成枝繁叶茂的 “优点树”。分享环节里,孩子们鼓起勇气讲述特长,同伴们的掌声与笑容让每个人都收获了认可,在自我探索与集体鼓励中悄然筑牢自信根基。
与此同时,关爱老人的活动在村里温情上演。实践团成员们深入老年人群体,有的拿起抹布擦拭门窗、清扫屋舍,让老人居所焕然一新;有的围坐老人身边,耐心倾听岁月故事,用家常话驱散孤寂;还有的结合图文资料,用方言讲解夏季防暑、慢病护理等实用知识。细致的陪伴与贴心的科普,让老人们在炎炎夏日里感受到沁心暖意,也让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在行动中传承。
看着孩子们分享优点时眼里闪烁的光,听着老人们拉家常时舒心的笑,实践团成员深刻体会到,服务不是单向的付出,更是双向的成长与温暖。教育振兴的使命藏在细微互动里,尊老爱幼的美德需在脚踏实地的行动中传承,而青春的价值,正书写在群众满意的笑容中。
书香润乡土 文化地标赋新能
染房营村的农家书屋,作为独特的 “文化地标”,正以悠悠书香为墨,书写乡村振兴的鲜活篇章。走进书屋,灯光映亮整齐的书柜,各类书籍分类码放井然有序:既有《农村防汛抗旱和防火防盗知识》《乡村传统工艺》等带着泥土气息的科普读物,也有《华阴老腔》《务实进取的陕西人》等承载地方记忆的乡土典籍,还有色彩明快的儿童绘本、通俗易懂的健康养生手册、条理清晰的法律法规汇编等,全方位满足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这方小小空间,恰似乡村振兴的 “充电站”,为村民提供种养 “技术指南”,守护地域文化根脉,静静等待村民汲取知识能量。
实践团了解到,书屋凭借规范、先进的管理制度吸引着村民常来常往。阅览制度守护阅读秩序,外借制度促进知识流动,管理员则筑牢服务根基,使这里早已超越单纯借书处的意义,成为乡村文化的重要据点。闲暇时,村民们踱步而来,有人捧着农技书钻研猕猴桃修剪技巧,有人翻看民俗读物追溯老手艺渊源;孩子们也在此遨游书海,或通过科普绘本探索自然奥秘,或从乡土故事中感受家乡魅力,在书香浸润中燃起读书热情,渐渐养成 “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的习惯。这小小的农家书屋,正以 “乡土文化 + 科普知识” 双轮驱动,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持续动力。
此次染房营村之行,实践团以需求为导向,既为孩子们播下自信种子,为老人送去暖心关怀,也见证了基层文化阵地的活力与潜力。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将持续关注、深度参与乡村振兴事业,让青春之力赋能乡土,让文化振兴的种子在田间地头扎根生长,书写更多乡村振兴的青春华章。
三下乡推荐
- 湖韵润乡承文脉,青春筑梦启新程
- 团队人员深入走访,了解了孩子们“筑梦未来”团队重返万福村,为让志愿服务更具乡土温度。深入走访,成员在实验基地感受乡村生机,加深
- 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