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湖韵润乡承文脉,青春筑梦启新程

    2025-08-27    阅读:
    来源:成都理工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筑梦未来社会实践团
湖韵润乡承文脉,青春筑梦启新程
——筑梦未来社会实践团队活动总结
     七月的三岔湖波光映晨,澄澈湖水随微风泛起粼粼涟漪,倒映着天际的流云与岸边的草木;万福村的古榕枝繁叶茂,垂落的虬枝缀满翠绿叶片,为村落撑起一片清凉荫蔽。为让八月即将开展的公益活动更贴合孩子们的实际情况,精准捕捉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成长需求,成都理工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筑梦未来”社会实践团队专程来到东部新区万福村开展实地调研,队员们分成多个小组,深入走访村子,团队成员先是走进村里的生态实验基地,亲手触摸鲜嫩的作物、观察培育的幼苗,在泥土的芬芳与作物的生机中感受乡村发展的活力,也进一步加深了对乡土文化价值与生态价值的认知;随后,他们与驻村干部交谈,详细了解到万福村近年来依托三岔湖生态资源发展文旅产业,借助城镇化进程引入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不仅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孩子们的课后托管、兴趣培养等成长环境也得到显著改善。这些见闻让团队深受启发:后续活动需从厚植乡土情怀入手,带孩子们认识家乡的生态与文化;同时强化溺水安全教育,守护夏日出行安全;更要通过趣味课堂激发求学志向,助力孩子们树立成长目标。此次调研全面深化了团队成员对万福村的了解,志愿者们结合调研所得,为孩子们精心打造了为期5天的公益活动,围绕“乡土认知、安全守护、学业助力、兴趣培养”四大核心板块,力求编织出一段兼具知识厚度、趣味活力与温暖关怀的成长之旅。
一、安全守护与初识破冰
      活动以趣味互动拉近距离、筑牢安全防线。“湖浪传声筒”中,孩子们用纸杯棉线传递自我介绍与数字运算,在声浪与算数的交织中消除陌生;“溺水安全大课堂”结合三岔湖实景,标记危险区域、设计安全标语,再通过DIY救援包、模拟救人场景,让防溺水知识化作守护生命的“小铠甲”。

图1.团队成员与社区负责人员合影
二、自然探索与创意表达
     从生态认知到艺术创作,孩子们沉浸式对话自然与家乡。“生态寻踪·折纸探秘”里,他们折出小鱼、蝴蝶等动物,按习性贴入生态场景图,用童言解读动物栖息地;“自然知识科普”藏满自然与科学的诗意,孩子们在志愿者的带领下看蝌蚪变蛙换呼吸,听蝙蝠倒挂说休憩,寻海参夏眠藏智慧;见枫叶染红秋意,赏竹子中空向光长,懂猪笼草巧纳养分。还解锁昼夜、月相、太空失重的奥秘,每处知识点,都是世界递来的温柔邀约。
图2.小朋友们学习折纸小动物
三、家乡认同与文化传承
      多元活动唤醒爱乡情怀,延续文化根脉。“小小镇长”社区改造计划中,孩子们观察社区、提出设施优化建议,用稚嫩表达传递对家乡的期盼;“唱响三岔湖”环节,童声伴着湖风,将“浪花追鹭”“榕树摇梦”的家乡景致唱进心里。此外,“东灌精神剧场”以手偶演绎建设故事,将东灌精神深深种入孩子们心间。“童趣绘脸谱”则融合三岔湖元素与京剧韵味,孩子们执笔蘸色,在纸面上勾勒传统纹路,红与蓝的碰撞间,京剧的古典底蕴缓缓流淌。每一道线条、每一抹色彩,都是对古老艺术的好奇探索,让传统文化在童真创作里,悄然焕发新的生机。

图3.小朋友们绘制脸谱图案
四、未来展望与情感联结
      活动尾声,孩子们以集体创作与时光约定定格成长。10米长卷上,“筑梦未来”在白纸上闪闪发光,画笔绘出家乡河、未来船,短句寄语写下对故土的热爱与对未来的向往;“时光邮局”里,封装着写给5年后自己的信,贴湖景邮票、盖湖形邮戳,成为与家乡、与未来的温暖联结。
5天时光虽短,却如三岔湖的浪花,在孩子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记。这场“三下乡”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传递知识与技能,更以爱为帆,让童心在湖韵与数智的滋养中,载着对家乡的深情与对未来的憧憬,驶向更远的前方。
图4.小朋友们展示绘制好的长卷
图5.志愿者和小朋友们合影
三下乡推荐
  • 湖韵润乡承文脉,青春筑梦启新程
  • 团队人员深入走访,了解了孩子们“筑梦未来”团队重返万福村,为让志愿服务更具乡土温度。深入走访,成员在实验基地感受乡村生机,加深
  • 08-27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