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调研践行核心价值观,赋能教育筑梦行
实践团队由苏州大学教育学院9名本科生组成,他们在出发前经过了为期一周的系统培训,内容涵盖调研方法、沟通技巧、核心价值观理论解读等方面。团队成员们带着精心设计的调研方案和满满的热情,踏上了此次实践征程。
实践团队抵达中山、无锡、苏州之后,迅速投入工作。在校园、实习基地等场所,成员们有序开展问卷发放,为了提高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性,团队成员们还特意准备了一些小礼品,如书签、笔记本等,作为对参与调研同学的感谢。
针对不同年级师范生的特点,团队提前进行了细致规划。大一学生刚踏入校园,对师范专业的认知还处于初步构建阶段,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更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团队成员在与大一学生交流时,语气格外亲切温和,耐心地向他们解释调研的目的和意义,消除他们的顾虑。一位大一学生在填写问卷时,不时向团队成员请教一些关于专业学习和核心价值观的问题,团队成员都一一给予了详细解答。
大四学生则面临着求职的压力,他们的价值观在实习等实践过程中经受了打磨,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团队成员在与大四学生沟通时,更多地关注他们在实习过程中对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情况。一位正在准备教师资格证面试的大四学生说:“现在找工作竞争很激烈,不仅要看专业成绩,更要看个人的综合素质,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
在采访环节,团队聚焦核心问题,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了有针对性的采访提纲。面对大一师范生,提问主要围绕“初入师范专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你理解中,与未来教育工作有怎样关联”展开。一名大一师范生谈到:“我觉得‘敬业’就是以后要认真教学生,现在得先学好知识,虽然还不太懂怎么把价值观融入课堂,但知道这是当老师的‘必修课’。”话语中透着青涩与对未来的憧憬。另一位大一学生则说:“我认为‘诚信’对于老师来说非常重要,只有老师以身作则,才能教会学生诚实守信。”
大四师范生经历了实习,他们的回答更具实践厚度。一位即将奔赴乡村任教的大四学生表示:“在实习时,看到乡村孩子对知识的渴望,更懂‘奉献’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喊口号,是要在每一堂课、每一次和学生交流里传递,我想用自己的力量,让孩子们也懂这些珍贵的东西。”其眼神中的坚定,折射出价值观在实践中的沉淀。还有一位在城市重点中学实习的大四学生分享道:“在与优秀教师共事的过程中,我看到他们如何将‘平等’‘公正’等价值观融入教学中,对待每一个学生都一视同仁,这让我深受触动。”
调研过程中,团队发现不同年级师范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呈现出明显的梯度变化。大一至大二的学生,处于理论吸收期,他们获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概念的渠道多为课程学习、学校讲座等。在课堂上,老师会系统地讲解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学校也会定期举办主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解读。这些都帮助他们对核心价值观有了初步的认识。
大三至大四的学生,随着实习、求职等经历的增加,开始在实践中融合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习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和学生问题,这让他们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文字,而是有了更真切的感受。比如,在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时,他们会体会到“和谐”“友善”的重要性;在备课授课时,他们会思考如何将“富强”“民主”等价值观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
但调研也发现了一些共性问题,部分师范生虽然能够熟练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但对于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具象化、常态化地融入,缺乏清晰的思路。他们不知道该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理解和认同核心价值观。有的学生表示:“我们知道要把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但具体怎么做,心里没底。”
团队成员每晚召开总结会,梳理当日采访素材,分析问卷数据。针对发现的问题,讨论后续调研方向,计划深入学校教学案例,探寻价值观融入课堂的有效路径。实践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部分师范生因课业、实习繁忙,对调研的配合度不高。为了化解这一难题,团队及时调整了采访时间,将采访安排在学生的课余时间或实习间隙。同时,团队还优化了沟通方式,在与学生联系时,先简要说明调研的重要性和对他们的益处,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经过努力,越来越多的师范生积极参与到调研中来。
此次三下乡调研,不仅为“师范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志愿服务实践研究”积累了一手资料,更让团队成员深刻看到了师范生素养培育的关键环节。从校园到实践场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需要贯穿教育的全过程,既要在理论教学中夯实基础,让师范生深刻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更要在实习、就业等场景中深化践行,让他们在实践中感悟和传承核心价值观。
后续,团队将持续整理调研成果,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采访素材进行分类梳理,形成一份详实的分析报告。报告将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为师范院校优化价值观教育课程、创新实践培养模式提供具体的建议。团队期待以此次实践为契机,推动更多师范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指引、外化为教育行动,让他们在未来的讲台上,用自己的言行培育出有理想、有信念的新时代学子,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通讯员:何沅仪)
三下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