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脚沾泥土知乡情 心系民生献青春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青衿筑梦井冈行” 社会实践队在神山村中体悟“泥土思政课”

    2025-08-28    阅读:
    来源:白轩瑞 李琳 熊碧莲 李欣康
  “神山是个穷地方,有女莫嫁神山郎,走的是泥巴路,住的是土坯房,穿的是旧衣服,红薯山芋当主粮……”这曾是江西省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过去的真实写照。时过境迁,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神山村早已旧貌换新颜。为亲身感受这幅生机勃勃的新画卷,8月下旬,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青衿筑梦井冈行”社会实践队深入江西省井冈山神山村开展实地调研,探寻神山智慧。
听见·振兴蓝图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在团队成员参加的神山村现场研讨会上,村书记这样说到。会上,村书记如数家珍般地讲述了神山村如何从一个偏远贫困村,在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依托“红色引领、绿色赋能”的旅游脱贫发展模式,一步步摆脱贫困、迈向小康的奋斗历程。团队成员们认真聆听,踊跃提问,从宏观政策到具体实践,深入了解了一条乡村振兴理论如何与一方水土完美结合的“神山路径”。

看见·指尖生花
  “这些都是在毛竹工坊做的,现在可是咱们的‘致富竹’呢!”胡艳霞指着家里摆放的竹筒,笑着对团队成员们说到。2016年前后,巾帼脱贫带头人胡艳霞依托家乡丰富的毛竹资源,创办了竹艺工坊,在家中建起标准化加工间,引入电脑数控雕刻机进行自动化生产,每天可以生产上百个笔筒。截至2025年,井冈山市已发展竹加工企业48家,全竹产业链上从业人员达4000人。从“卖原料”到“卖产品”,再从“卖产品”到“卖风景”的跨越,让原本普通的毛竹从此生金。这些由当地毛竹资源转化而来的特色商品,已成为神山村旅游经济的重要一环,让队员们真切地看见了“绿水青山”如何通过村民的巧手,变成了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

闻见·山间茶韵
  “一片茶叶,富了千家。”神山村的茶叶产业,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走入井冈红神山茶产业基地,队员们见到了整齐划一的生态茶园,了解了茶叶从种植、采摘到加工的完整产业链。通过对基地负责人的采访,团队成员了解到,2016年,神山村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成立井冈红神山村绿韵茶叶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发展茶叶产业。如今,茶园面积已拓展到200多亩,实现了从“绿叶”到“金叶”的蜕变。

尝见·桃醉神山
  “这就是产业振兴的甜蜜滋味!”走进盒马村黄桃直采基地,队员们纷纷赞叹到。金黄的果肉饱满多汁,一口咬下,甘甜的桃香瞬间充盈口腔。这份舌尖上的甜蜜,正是源于一项富有远见的决策。2016年,井冈山市政府因地制宜,在神山村大力推广黄桃种植,如今,昔日的荒坡已披上绿装,全村黄桃种植面积高达460亩。一颗小小的黄桃,甜了舌尖,更富了民心。它承载着村民致富的梦想,照亮了神山村的乡村振兴之路。


  这次井冈山神山村的研学考察,团队成员们通过感官的多维体验,全方位学习了乡村振兴的“神山样本”。这是一堂行走的、充满泥土气息和民生温度的“大思政课”,激励着青年学子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为新时代乡村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