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踏履息烽田坞,深植乡土情愫,秉持赤心诚笃,助力基层服务

    2025-09-03    阅读:
    来源:“黔”兴有我,“医”路向前志愿服务队
 “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为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争做新时代好青年,2025年7月9日至19日,贵州医科大学麻醉学院“黔”兴有我,“医”路向前志愿服务队走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息烽县,开展为期十天的系列基层服务志愿活动。团队结合“三下乡”社会实践,秉持“诚于己,忠于群,敬往思来”的校训,紧扣“大思政课”建设要求,关注基层建设,投身基层服务事业。
启智童心织前路,育苗助学绘锦程
该团队走访团圆小区居委会并采访居委会主任,为活动落地奠基。团圆小区是息烽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存在留守儿童与困境儿童陪伴需求。县团委引导志愿服务助力教育帮扶在此开展助童活动,融合政策与志愿力量。
团队以“两弹一星”精神为内核,精心编织宣讲经纬。通过鲜活案例铺陈与趣味互动串联,让老一辈科学家“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赤诚与坚韧,如春雨般浸润孩子们的心田,在稚嫩心田的深处播撒下爱国的种子,静待其生根发芽。
团队成员充分发挥医学优势,系统普及常见疾病预防与急救知识,选择鲜活的案例,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拆解健康密码。从“勤洗手、常通风”的日常叮嘱,到“不挑食、多运动”的成长箴言,为孩子们的健康筑起一道细密的“防护墙”。
离别之际,孩子们紧紧抱住志愿者,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稚嫩的声音反复追问:“你们还会回来吗?”这份沉甸甸的牵挂,将化作志愿者前行的号角,激励他们在公益之路上步履不停,以爱为炬,为更多需要光亮的角落送去温暖。
仁心相伴暖桑榆,笑语欢颜映晚晴
为增进老年群体健康福祉,团队走进养龙司敬老院,开展了系列助老活动。团队不仅以专业贴心的服务为老人们纾困解难,更用真挚温暖的陪伴驱散孤寂,为炎炎夏日里的敬老院注入了阵阵沁人心脾的温情。
成员们充分发挥医学专业所长,用通俗话语为老人们讲解了健康知识,从少食多餐的饮食调理到关节炎、高血糖、高血压等慢病预防,把实用保健常识送进老人生活。将实用健康知识精准送达。
为提升长者的应急自救能力,团队成员演示了关键的“海姆立克急救法”。二人配合严谨,依据“剪刀、石头、布”的标准口诀,完整呈现了清晰、规范的操作流程。演示后,成员们们俯身贴近老人,进行一对一精细化指导,确保急救技能真正入脑入心,为老人筑起身边的安全屏障。
在精心组织下,志愿者与工作人员引导老人们围坐一堂,共唱时代经典红歌。激昂的旋律映照出长者们饱满的精神风貌。歌声余韵中,队员们又带领老人们练习起舒缓的太极拳。他们一招一式悉心指导,向老人们传递科学养生之道。
躬行田垄察农本,智汇岐黄兴乡途
为践行青春使命,服务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志愿队深入养龙司镇娘子庄园开展调研活动。队员们深入田间地头,俯身仔细察看百香果树长势,记录叶片状态、果实发育及土壤环境,切身感受绿色农业的蓬勃生机。
采访中,负责人阐述产业发展理念:选百香果因市场潜力与本地适应性,成功带动村民增收;以物理和生物防治保障绿色高品质,减少农药依赖;经验在品牌创新与多元销售,挑战为物流成本与品牌认知。专访深化了志愿者对新发展理念基层实践的认知。
庄园积极探索农旅融合新模式,推出植物拓染、下田插秧、制作松果塔等研学活动。插秧课不仅传授农学知识,更唤醒孩子对粮食的敬畏心;拓染和松果塔制作,能锻炼动手能力,还可观察孩子的创造力与性格。
贵州医科大学麻醉学院“黔”兴有我,“医”路向前”志愿服务队的“三下乡”之行,踏过青山沃土,终成滋养志愿者成长的立体教案。队员们通过关怀儿童、服务长者、产业调研等实践活动,既为乡村发展提供了助力,也在基层服务中得到锻炼成长,深刻体会到传统美德与时代发展的浪潮,更为基层服务注入了医学生的青春力量。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