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笔墨寻踪,壁画传心 —— 成理 “候鸟” 成都访古记

    2025-09-04    阅读:
    来源:大学生网报
7月26日,晨雾漫过青瓦飞檐,一支年轻的队伍驻足凝视。这个夏天,成都理工大学“候鸟计划”志愿服务团队背起行囊,以“三下乡”为翼,在斑驳壁画与匠人心声中,追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回响。成都理工大学“候鸟计划”志愿服务团队10余名师生奔赴成都市新津区观音寺,开展为期一天的“笔墨寻踪,壁画传心”主题实践活动。
  
  破壁——在观音壁画里读懂千年匠心
  推开古寺朱门,时光仿佛在壁画上凝固。队员们屏息驻足,指尖轻触展板上的高清复刻图——壁画中观音衣袂翩跹,线条如流水般舒展,矿物颜料在光影下泛着温润的光泽。队员们一边用相机记录细节,一边聆听社区文化顾问王老师的讲解。同时,队员们还和带队吴老师一同,从颜料成分到构图逻辑,从宗教寓意到民间审美,深入分析那一幅幅壁画。一笔一画间,是古人对“美”与“善”的极致诠释。
  
  步入寺院,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檀香。主殿前的古柏苍劲挺拔,树干上深浅不一的纹路仿佛在诉说岁月的故事。在寺院的核心区域——观音殿内,十余幅明代壁画让队员们屏息凝神。这些创作于明成化年间的艺术瑰宝,虽历经五百余年风雨,依然保持着惊人的艺术感染力。随着参观调研的圆满结束,带队老师吴教授在总结时指出:“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实践,更是一次文化寻根之旅。希望同学们把今天的所见所闻转化为持续的行动力,真正成为文化传承的‘候鸟’。”
  
  传灯——让文化之美照进青春心房
  壁画是静态的,但传承可以是动态的——用学术研究深挖内涵,用新媒体传播扩大影响,用创意转化连接古今,这正是“三下乡”的意义所在。如今,团队记录的影像素材被妥善保存,那些在古寺里拍下的光影、传承人掌心的老茧,都成了“候鸟”们带回的珍贵礼物。
  当夕阳为古寺的飞檐镀上金边,队员们的身影与壁画中的观音像在暮色里重叠。这场“文化寻根之旅”,不仅让大家读懂了壁画里的千年故事,更让大家明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从来不是少数人的坚守,而是一代代人的接力。正如“候鸟”的迁徙,带着使命出发,终会让文化的种子,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生根发芽。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