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至13日,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云端绘梦”支教团队汇聚了来自人工智能、汉语言文学、软件工程等多个专业的优秀学子,他们带着各自专业的智慧与热情,跨越2000公里的漫漫征途,奔赴海南万宁丰元小学。17名队员深入课堂,教授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开设飞盘、篮球等特色体育课与拼豆、唱歌等兴趣课程,用知识点燃希望之光,以爱心温暖童心。团队还组织了拼豆大赛和趣味运动会,并走村入户开展家访,在实践中厚植教育情怀,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课前筹备,共筑乡村教育梦 为让教育帮扶精准高效地落地,东南大学“云端绘梦”支教团在前期便与丰元小学搭建起协作桥梁。团队多次与方校长深入交流,细致了解当地教育现状:孩子们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科技视野也有待拓宽。基于此,团队精心设计出“基础夯实+兴趣拓展”的课程体系,既巩固语数外等学科基础,又通过拼豆、飞盘、篮球等特色课程为孩子打开更广阔的视野。
成员们充分发挥专业所长,群策群力,制定了涵盖语文、数学、英语及兴趣拓展的多元课程,并编印营员手册,使教学更规范有序。教学计划也经过反复打磨:从初识融合,到深入学习,再到成果展示,每一步都凝聚着“高校智慧”与“地方经验”的合力,共同为乡村孩子描绘出一幅承载希望的教育蓝图。
课堂耕耘,智启乡土新程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带领孩子们走进《示儿》,于“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愤诗句中感受陆游的爱国情怀,又共赏《泊船瓜洲》,在“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细腻笔触里体悟浓浓乡愁;数学课堂将加减乘除巧妙融入互动游戏,让孩子们在轻松氛围中提升运算能力;英语课堂变为生动的生活场景,简单对话此起彼伏,让语言学习真正“活”起来。
与此同时,拓展课程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人工智能课让他们拼搭“班级共创小人”体验AI绘画,无线电科普课以“小树摇晃”演示电波传播原理;飞盘课训练握盘与传接配合,拼豆课拼出奇思妙想,乐理课引导从唱名到简谱识读,让兴趣成为成长的良师益友。十天的支教旅程在结课测验中落下帷幕,语数外成绩如一面镜子映照着孩子们的蜕变,试卷上的每一道正确答案既是他们努力学习的印记,也是“云端绘梦”支教团辛勤耕耘的生动注脚,见证了教育帮扶的温度与成效。
课外添彩,凝心聚力共成长
课堂之外,校园因趣味运动会和手工创意大赛而活力涌动:飞盘传接赛凝聚默契,篮球接力赛点燃热情,拼豆与搭车作品尽显奇思妙想,让孩子们在合作与创造中收获欢乐与成长。
与此同时,支教团走村入户,探访子芊、乐乐等同学家庭,倾听他们在困境中坚韧求学的故事,并与方校长深入交流,感受其二十余载扎根乡村的执着与温情。这些走访不仅为课程设计提供参考,更促成家校信任与教育合力的深化。十天实践中,队员们也收获良多:孩子们纯真的求知欲让他们重拾教育初心,队员分享的“远方”故事则为孩子们播下探索的种子。教学相长、情谊互融,正是这场双向奔赴,让支教成为一座承载希望与温暖的“团结桥”。
结营礼颂,逐光同行启新程 最后一日的结营仪式,既是十日支教的总结,更是新的序章。结课测验的答卷镌刻着成长的足迹,孩子们递上的纸条写满对老师的眷恋;方校长表扬进步学子,东南大学计软智学院团委副书记寄语未来,学生代表的真挚发言更让现场暖意涌动。合影定格下东大校徽与灿烂笑脸的交相辉映,成为青春携手共进的美好注脚。这十日支教并非终点,而是校地协同的新起点。东南大学“云端绘梦”支教团以行动为乡村教育点亮长明灯,汇聚起跨越山海的深情与力量。未来,他们将以知识为墨、以同心为笔,在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上继续书写青春的激昂与梦想的绚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