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的生动注脚,更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文化根基。7月11日,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薪火延传,非遗新声”实践队踏上寻根之旅,寻访安塞腰鼓代表性传承人李鹏老师,探寻非遗底蕴与时代价值,解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密码。

与传承人李鹏老师合影 胡欣语摄
缘起-黄土深处的底蕴启蒙 当古老的棒槌击打缠绕红绸的鼓身,当有力的呐喊声穿透陕北的沟壑梁峁,黄土地千年血脉的奔涌与生命力的贲张随着鼓点的律动回荡在每一位陕北人民的耳畔、心口。
传承人李鹏自幼生长于安塞这片文化沃土,在父辈的艺术熏陶下,对安塞腰鼓产生了深厚感情。在访谈中,他详细介绍了安塞腰鼓的发展历程,并表示这项艺术不仅是民间娱乐形式,更是黄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陕北人民的精神特质和生活智慧。
精魄-力与美的生命交响 李鹏老师先是为实践队队员展示了他与安塞人民共创吉尼斯纪录的视频,又以生动言辞,道出安塞腰鼓震撼人心的精魂。“核心便在于‘劲’与‘神’!蹬腿、跨步、跳跃、击打、呐喊,每一个动作都要‘狠、准、稳’,全神贯注地将力量爆发出来,这便像猛虎下山,蛟龙出海一般真正的打出了安塞腰鼓的精气神!”
他解释道,那急促如雨的鼓点,是黄土地的心跳;那如龙腾虎跃的舞姿,彰显着陕北人民的生命力;那震耳欲聋的呐喊,是对黄土与蓝天的宣告。三者合一,就是亲切的陕北人民面对贫瘠土地、面对生活艰辛时,不服输、不认命、乐观豪迈的精神!

李鹏老师向队员展示表演视频 胡欣语摄
薪传-青年担当与文化传承 作为国家级传承人,李鹏老师深谙肩上的千钧重任。他谈到,传承安塞腰鼓这门非遗,动作与力量不过是舒展的枝叶,唯有其背后的精神风骨与文化根脉,才是深扎大地的本源。在他心中,那鼓点里跃动的坚韧豪迈、那阵仗中凝聚的团结向上,才是非遗传承最该珍视的魂。对青年一代而言,传承的关键,在于唤醒心底对文化遗产的赤诚热爱与担当——他期盼着,年轻人能从小便读懂非遗深处的文化肌理,由心而发地领悟那份厚重,再以热忱去学习、去传扬,让安塞腰鼓的铿锵韵律,让中华文化的磅礴魅力,伴随着阵阵鼓声,传到更远的地方,讲给更多人听。

李鹏老师与队伍成员交谈 胡欣语摄
鼓槌起落间,是千年血脉的延续
呐喊腾跃中,有民族精神的回响
守护文化根脉,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时代赋予青年的光荣使命。西北大学实践团队表示,未来,团队将在校内开展非遗文化传播活动,让古老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