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润人心,律沁乡邻”以法律助力乡村振兴活动的实践报告
一、活动背景与目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明确要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主题。淮北师范大学“相城法语,润泽青禾”志愿服务队的同学在此背景下紧听时代号音,将社会主旋律与社会需要相结合,深入淮北市濉溪县百善镇。据了解该镇在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此后一直巩固脱贫成果且群众的法律基础和法律意识都较为薄弱。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以此为突破点,致力于从普及法律知识、提供法律服务、调研法治现状三个方面出发用法律的力量助力百善镇打好家乡振兴的翻身仗。
二、实践准备
“相城法语,润泽青禾”志愿服务队的同学与百善镇道口小学及三个行政村村委会提前沟通,了解了当地网络诈骗、田地纠纷等法律薄弱点与儿童法律安全意识欠缺的普法着重点。志愿服务队的同学以此为基础确定了活动的详细方案。针对调研需求,志愿服务队的同学精心准备入户普法的调查问卷、访谈提纲及校园普法的宣传册、普法小礼品,并根据常见法律问题进行集中备课和模拟训练。
三、实践过程
“相城法语,润泽青禾”志愿服务队的成员首先深入百善镇村落,通过逐户走访、答疑解惑的方式向农户传递更多法律常识。在入户中一份份的调查问卷答出了农户的需要。针对新时代下百善镇农户土地纠纷的土地所有权问题、承包合同问题、征地问题。志愿队同学不仅仅翻出随身携带的民法典,用法条解疑惑,更将行动化在实践中,帮助农户找到切实有用的解决方法。针对生活中频频发生的网络诈骗事件,志愿队结合实地案例和法律条例,力求以最简洁的方式向农户传递防诈反诈及取证维权的法律知识。在校园普法时,志愿服务队的同学使用教学课件以学生易懂的视频、图片、生活案例混合着法律条例向学生们传递法律安全意识。在讲课前志愿服务队用宣传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深入浅出地讲解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鼓励未成年人依法维权,也让学生们在生活中要时时刻刻学会保护自己。聚焦与学生日常生活、安全息息相关的主题,让法律知识潜移默化的进入学生们的日常行为中。经过几天的努力,学法用法的势头在百善镇不断壮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镇也焕发着新的蓬勃生机。
四、主要成果与展望
在活动期间,普法覆盖面广,累计有效回收问卷160余份。以此初步掌握了当地群众的法律知识水平、主要法律需求领域以及对普法形式的偏好,为后续研究和精准普法提供了数据支撑。并且群众中反映良好,群众参与热情度较高,活动“接地气“”听得懂“”用得上“是百善镇人民最真实的反馈。在志愿服务队的同学活动尾声时法律服务实效初显,志愿服务队针对农户提出的实际问题提供了清晰的法律指引和建议,引导复杂问题通过合法途径解决。本次淮北师范大学“三下乡”普法实践活动取得了预期成效,成功地将法律知识送达基层,服务了群众需求,锻炼了学生队伍,也为同学用法律知识服务社会提供了有益经验。虽然存在不足,但为未来持续深入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积累了宝贵经验。团队将继续总结经验,探索更有效的普法实践模式,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三下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