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返乡实践记,在社区老年安置点做老年人的“智能机小帮手”

    2025-09-12    阅读:
    来源:大学生网报
回到家乡社区做志愿服务的这些天,最温暖的记忆,都藏在老年安置点的午后阳光里。

这里的年轻人大多在外打拼,不少老人守着熟悉的老房子,却对着小小的智能机犯了难——尤其是每年一次的高龄补贴身份认证,“洛阳居民一卡通”公众号的操作流程、需要对准镜头的面部识别,对没接触过智能设备的他们来说,像是一道道“难关”。

我的任务,就是帮老人们把这些“难关”变成“顺心事”。每次帮老人认证前,我都会先蹲下来,把手机字体调到最大,慢慢念出屏幕上的提示:“张奶奶,咱们先核对身份信息,您的名字和身份证号对得上不?”确认无误后,再引导他们坐直身子,对着镜头眨眨眼、摇摇头,遇到识别不通过的情况,就耐心调整角度,直到屏幕弹出“认证成功”的绿色提示。

认证结束后,老人们总愿意拉着我多坐一会儿。王爷爷会翻出家里孙子的照片,絮絮叨叨讲孩子在外地的工作;李奶奶会从家里拿出零食,说“姑娘你尝尝,这是你叔叔上次回来带的”;我就顺着他们的话茬,讲大学里的趣事,说城市里的变化,把新鲜事揉进家常话里,听着他们的笑声,觉得比什么都踏实。

其实做的都是小事,却让我明白:志愿服务不是“完成任务”,而是把耐心和关心,放进每一次低头讲解、每一次聊天里。看着老人们认证成功后松口气的样子,听着他们说“这下不用麻烦孩子跑回来了”,突然觉得,能为家乡的长辈们搭起一座“连接世界”的小桥梁,这份实践的意义,早就刻进了这些温暖的瞬间里。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