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暑期“三下乡”|探寻中原局红色印记,“红脉寻踪”实践队助力乡村振兴

    2025-09-19    阅读:
    来源:王好梅

7月中旬,安徽工程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红脉寻踪实践队奔赴大桥镇中原局第三次会议旧址,开展暑期三下乡红色教育与调研活动。此次活动以中原局第三次会议旧址为核心调研对象,聚焦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与乡村振兴的融合路径,通过实地探访、史料梳理、交流研讨等形式,为红色文旅赋能乡村发展贡献青年智慧。

调研首站,实践队走进中原局第三次会议旧址核心区域。作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201949日由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立碑),这里不仅是承载皖北革命记忆的红色地标,更是当地活化红色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在中共中央中原局会议旧址展厅,团队成员跟随讲解员深入进驻大桥等展区,透过泛黄的会议文献、复刻的抗战时期会议场景,以及先辈使用过的简陋器具,系统了解中原局在抗日战争时期制定关键决策、深入群众开展工作的历史脉络,沉浸式感受革命先辈坚守初心、不怕牺牲的精神内核。

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中原局第三次会议旧址石碑前,实践队成员驻足良久。灰砖古建筑的历史厚重感与石碑的庄重感交织,让大家深刻认识到红色文物保护对传承历史、滋养乡村文化的重要意义。队员们仔细记录石碑铭文与建筑风貌,结合讲解员介绍,梳理旧址近年来在红色教育、文旅开发等方面的实践成果——目前旧址已成为周边地区党员干部、学生群体的研学基地,年均接待参观学习超万人次,为当地乡村文旅发展注入了红色动能。

随后,实践队围绕红色旧址的时代传承与乡村振兴赋能展开专题交流。队员们结合实地所见,分析中原局第三次会议旧址对皖北革命史的重要价值,同时聚焦红色资源如何更好带动乡村产业”“如何让红色文化贴近年轻群体等问题展开讨论。从先辈扎根群众的事迹里,我们不仅读懂了红色血脉的传承密码,更看到了红色文旅联动乡村民宿、特色农产品销售的可能性。队员在交流中提到。此外,团队还走访了旧址周边村落,了解当地在红色资源转化、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的现状与需求,收集一手调研资料。

调研中,旧址管理人员提到,当前在红色文化IP打造、文创产品开发等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希望能借助青年团队的创意与专业能力,让红色故事起来。实践队队长表示:中原局第三次会议旧址的红色基因,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富矿。后续我们将整理调研数据,结合集成电路学院的技术优势,探索红色文化+数字传播的融合模式,比如制作旧址历史VR导览、开发红色主题文创,为旧址活化与乡村发展提供更具体的方案。

这次三下乡让我们对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的结合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实践队成员一致表示,后续将持续深化调研,参考同类红色旧址的成功案例,完善调研报告,为大桥镇乃至皖北地区的红色资源保护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提供可借鉴的青年思路与实践路径。

文:王好梅;图:吴子梦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