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曲园学子三下乡--多彩活动助力社区发展

    2025-08-22    阅读:
    来源:李伟强

  为传播健康知识、提升环保意识、激发创造力,通过互动体验与团队合作,促进社区居民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小朋友们的环保习惯和艺术素养,实现寓教于乐、共同成长。曲阜师范大学“薪火传校史”社会实践队在2025年8月21日深入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平安街道北汝社区成功举办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的志愿服务活动。活动涵盖健康实践、分类大作战以及泥语时光三个主题,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为社区居民带来了知识、健康与欢乐,进一步深化了校地合作,推动了社区文化建设。

传统智慧

  健康实践活动在社区活动中心正式拉开帷幕。实践队员精神饱满地迎接参与活动的居民。活动伊始,实践队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讲解了“拍八虚”的传统中医原理。实践队员结合现代医学知识,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拍打肘部、腋窝、腹股沟和膝窝八个部位对女性健康的益处,特别强调了对内分泌调节、缓解经期不适及增强免疫力的作用。现场女性居民们聚精会神,不时用手机记录关键知识点。

  随后,志愿者示范了空心掌拍打手法。并强调手掌需微微拱起,避免实掌拍打,并逐一分解动作要领:拍打肘部时需放松手臂,拍打腋窝时要保持身体直立,拍打腹股沟时需注意力度适中,膝窝则需配合屈膝动作。示范结束后,全场妇女在实践队员的带领下,整齐地跟随节奏进行集体练习。清脆的拍打声此起彼伏,不少居民反馈“拍打后感觉身体微微发热,十分舒适”。活动亮点环节是双人互动体验。实践队员随机分组,引导居民两两结对,互相轻拍肩背。通过这一互动,居民们不仅感受到气血流动的畅快,更增进了邻里情谊。实践队员们还贴心提醒大家,日常练习可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5-10分钟,简单易行,适合长期坚持。

  阳光明媚的社区广场上,“分类大作战”活动如火如荼展开。实践队员们精心布置了红、蓝、绿、灰四色分类垃圾桶,并准备了涵盖日常生活各类垃圾的卡片,包括塑料瓶、电池、果皮、纸巾等。实践队员以“垃圾分类小课堂”开场,通过生动案例讲解不同垃圾的分类标准和处理方式。实践队员特别提醒小朋友们,厨余垃圾需沥干水分再投放,有害垃圾如电池需单独封装,避免污染环境。

  知识讲解后,一场别开生面的“分类小能手”竞赛随即启动。40余名小朋友被分为8组,每组需在限定时间内将20张垃圾卡片准确投放入对应垃圾桶。现场气氛紧张而热烈,孩子们你争我抢,化身“环保小卫士”。遇到争议垃圾时,实践队员及时引导大家讨论,如“过期药品属于哪类垃圾”,通过互动加深记忆。最终获胜的小组获得了环保主题文具套装,孩子们欢呼雀跃。活动尾声,实践队员带领全体参与者发起“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倡议,鼓励大家将今日所学分享给家人朋友。

指尖绘童心璀璨,温情织岁月暖光

  社区活动室的灯光下,“泥语时光”活动温馨开场。实践队员们提前准备好了多彩黏土、工具套装和展示板,等待参与者们开启创意之旅。实践队员首先示范了揉、捏、塑形的基础技巧,将黏土捏成栩栩如生的玫瑰花,引得小朋友们阵阵惊叹。活动分为个人创作和团队协作两个环节。在个人创作中,参与者们尽情发挥想象力:有的制作了憨态可掬的卡通人物,有的塑造了缤纷多彩的植物盆栽,还有的用黏土重现了社区标志性建筑。

  团队协作环节更是将活动推向高潮。五个小组分别领到“四季公园”“海底世界”“童话小镇”等主题任务。成员们分工明确:有人负责制作树木花草,有人专注塑造动物人物,有人统筹场景布局。实践队员穿梭其中,指导黏土拼接技巧和色彩搭配。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一幅幅立体生动的场景作品呈现在眼前。

  从传统养生到环保教育,从艺术创作到互动体验,曲阜师范大学“薪火传校史”社会实践队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这场为期一天的系列活动,不仅为社区居民带来了充实而美好的体验,更架起了高校与社区之间的桥梁,为构建和谐社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贡献了青春力量。(通讯员 李伟强)

  图为实践队员带领妇女们学习“拍八虚” 李伟强供图

  图为儿童们竞相回答垃圾分类知识 李伟强供图

  图为实践队员与儿童共同展示手工成果 李伟强供图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