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建设浪潮中,东北林业大学“逐梦东林”小水滴公益课堂实践团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秉持“科教融合、实践育人”的理念,为青少年们带来了一场科学教育的盛宴。
该团队创新性构建“4+8”阶梯式科学素养培育体系,融合4天沉浸式集中探索课程与8周常态化科普拓展课程,采用“双班并行”模式(“丹青班”上午、“锦绣班”下午),降低管理难度、适配学生时间,提升教学质量。课程围绕光学、声学、分子生物学等前沿领域,以“现象导入-头脑风暴-实操深化”项目式学习激发兴趣与创新思维。

为期四天的探索课堂以开营仪式为开场,设置了微生物学启蒙、光学原理与艺术表现、声学实验与噪音防治、指纹特征识别、认识DNA、静电原理探究等主题课程,穿插接力绘画等实践环节,还安排了“心灵相约”团体心理辅导。课堂上,小朋友们通过趣味实验、模型搭建等环节,穿插问答比拼、课堂讨论等互动形式,培养“学习+转化+应用”的思维。

常态化科普拓展课程在7-8月每周日采用“双轨制”教学模式,整合学科前沿微课程与东林本校课程,联合“东林植物网联盟”开展生态研学,通过“林场探险”等野外考察,让学生体验自然、采集标本、调研生物多样性,培育生态理念,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逐梦东林”小水滴公益课堂实践团队自2016年成立以来,获得过梁希科普奖、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等荣誉,成果得到广泛推广。2025年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N条支线并行”行动纲领,继续在黑龙江哈尔滨、宁夏银川等地开展活动。
为保课程质量,“逐梦东林”小水滴公益课堂实践团队从2024年寒假起招募本研学生,经6个月筹备、多轮试讲和会议,打磨了课程教育性与创新性。为加强党建引领,本团队联合了分子生物学研究生党支部、iGEM团队等,响应“本研一体化”培养,为整体课程提供有力支持。

“逐梦东林”小水滴公益课堂以扎实的行动与创新的理念,为乡村青少年点亮了科学探索的灯塔,让一个个科学梦想在课堂中萌芽、生长。这份坚持不仅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可持续的智力动能,更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责任与担当。
作者:郑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