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盛唐拾光实践队锚定“研兴文化”主题,走进承载千年文明记忆的大雁塔。这座见证玄奘西行求法的唐代佛塔,不仅是古都文化生态的核心地标,更是连接非遗活态传承与当代文旅体验的关键纽带。
2025年7月26日,来自机械工程学院的10名硕博研究生组成“盛唐拾光实践队”,通过环境清洁、非遗体验、文化讲解等系列实践活动,探索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传承的新路径,以实际行动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重要指示精神。
一、环境清洁:躬身实践,擦亮历史名片
在38℃的高温环境下,“盛唐拾光实践队”的队员们首先开展环境清洁行动。他们手持工具仔细清理北广场青石路面上的落叶和杂物,汗水浸透衣衫仍坚持作业,让千年古塔周边环境焕发新颜。队员们弯腰捡起的不仅是垃圾,更是对千年文明的一份敬意。
二、漆艺创作:古法新意,让非遗触手可及
大雁塔作为唐代玄奘法师为保存带回的经书佛像而主持修建的古代建筑,不仅是古都西安的文化地标,更是连接丝绸之路文明记忆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随着文旅融合深度发展,如何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成为重要课题。
大漆工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八千多年的历史渊源,其保护传承正面临现代工业生产的挑战。让传统工艺以创新形式融入现代生活,是非遗活态传承的重要方向。
实践队创新性地将传统漆艺与现代创意相结合,运用天然大漆制作出纹理各异的漆扇和书签,让游客在亲手体验中感受非遗魅力。“每一把漆扇的纹理都是自然流淌形成的独一无二图案”,队员一边演示一边向游客讲解大漆工艺的精髓。
三、暖心服务:传递清凉,讲述历史故事
除了文化体验,队员们还化身“清凉使者”,向环卫工人、执勤民警和游客分发矿泉水和藿香正气水,在炎炎夏日传递城市人文温度。同步开展的文化讲解活动中,队员们依托丰富史料,生动讲述大雁塔与玄奘西行的历史故事,让静态的历史在互动对话中重新焕发生机。
通过本次活动,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并非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可以通过创造性转化融入现代生活的活态文化。通过漆扇制作、礼仪体验等形式,传统文化变得可触可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这场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中,青年一代正在成为文化传承创新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