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前行力量

    2025-08-22    阅读:
    来源:烟台大学热血追光实践队
  
  踏入胶东革命纪念馆,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那些沉淀在岁月里的红色记忆被一一唤醒。展馆内的每一件文物、每一张照片、每一段文字,都在静静诉说着胶东大地上曾经发生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故事,让我在回望历史中收获了深刻的感悟。
  展馆以时间为脉络,清晰地展现了胶东革命从萌芽到发展壮大的全过程。在早期革命展区,泛黄的《共产党宣言》手抄本、锈迹斑斑的联络暗号信物,让我看到了在黑暗年代里,胶东的先进分子如何秘密传播革命思想。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组建党组织,就像在茫茫黑夜中点燃星火,即便微弱却执着地照亮着前行的路。当看到“一一·四”暴动相关的展品时,我驻足良久——暴动失败后,革命志士面对敌人的残酷镇压未曾屈服,他们用鲜血在胶东大地上播下了反抗的种子,那份为信仰献身的勇气令人动容。
  抗日战争展区里,“地雷战”的实物展陈让历史变得可触可感。一个个自制的土地雷、斑驳的地雷架,搭配着场景复原和影像资料,生动还原了胶东军民“村村有地雷,户户有勇士”的抗战图景。没有先进的武器装备,他们就用智慧将普通的石头、瓦罐改造成杀敌利器;面对强敌的扫荡,他们依托熟悉的山川地形,上演了一场场“以弱胜强”的精彩对决。讲解员提到,当时有位叫于化虎的民兵英雄,发明了数十种地雷战术,让敌人闻“雷”丧胆。这些平凡人的英雄壮举,让我深刻懂得:民族的抗争从不是少数人的孤军奋战,而是千千万万普通人用血肉之躯筑起的钢铁长城。
  解放战争展区的“支前”故事,则让我感受到了军民同心的磅礴力量。展柜里陈列着一面布满补丁的“支前模范旗”,旁边的记录显示,胶东地区仅在三大战役期间就组织了数十万民工支前,他们推着独轮车、挑着扁担,将粮食、弹药源源不断送往前线,“最后一粒米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的口号,不是空洞的标语,而是刻在胶东百姓骨子里的信念。看着那些磨损的独轮车车轮、磨破的扁担,我忽然明白:革命的胜利从来不是偶然,正是因为党和人民始终心连着心,才有了攻坚克难的底气与根基。
  走出展馆时,夕阳正落在纪念馆前的纪念碑上,金色的光芒洒在“胶东英雄”四个大字上,格外庄重。这场参观让我懂得,历史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由无数鲜活的生命书写的史诗。如今的和平生活,是革命先辈用热血换来的“馈赠”;而我们这代人的使命,便是将他们的精神传承下去——在工作中葆有攻坚克难的勇气,在生活中常怀感恩珍惜之心,用实际行动让红色血脉在新时代里继续流淌。
  胶东革命纪念馆就像一座精神灯塔,它让我们在回望历史时铭记初心,也让我们在前行路上充满力量。那些在胶东大地上闪耀过的革命光芒,终将成为照亮我们奋进之路的永恒星火。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湖畔开营,情绪启真
  • 2025 年夏季,第十六届 “快乐传递·梦圆夏日” 夏令营开营仪式于下渚湖地区顺利开展。下渚湖游览、情绪课堂、营地观影等丰富活动依次
  • 08-22
  • 青春心向党,红色励征程
  • 郑州轻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组织了一支全部由党员或预备党员组成的“‘食’代党员爱国主义实践团”,各成员奔赴自己的家乡,搜寻
  • 08-22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