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青春心向党,红色励征程——开展以“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

    2025-08-22    阅读:
    来源:郑州轻工业大学“食”代爱国主义青年团任晓康

        7月,郑州轻工业大学“‘食’代党员”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奔赴福建、新疆、江苏、山东等地的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以“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这一次,他们不仅是参观者,更是记录者、思考者——将一个个历史现场与自己的思想成长紧密相连。
  虎门销烟的背后:林则徐的“初心”对话
  在福建福州林则徐纪念馆内,一封泛黄的家书引起了实践团成员的注意。那是林则徐写给家人的信,字里行间几乎没有家常琐事,而是关切国运民生的谆谆嘱托。“我突然明白,林则徐不仅是历史课本上的民族英雄,他更是一个时刻把国家放在心上的普通人。”实践团成员在调研日志中写道。通过现场讲解与实物观摩,队员们不只记住了虎门销烟的壮举,更感受到“苟利国家生死以”的信念如何穿越百年,依旧能击中今天的青年。

  图为福建福州实践队员在林则徐纪念馆参观学习的图片。陈思琪供图
  边疆记忆: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的民族团结故事
  在乌鲁木齐的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实践团成员与馆长进行了一场长达一个小时的对话。馆长讲起抗战时期,一位年仅17岁的维吾尔族青年,骑着骆驼穿越荒原送信的故事。那封信件,后来直接影响了边疆部队的物资调配。“以前学党史时只记得宏大的叙事,这次我们看到的是具体的人,具体的选择。”队员说。她在日记中写下:“民族团结不是口号,而是一次次互相托付生命的行动。”

  图为新疆乌鲁木齐实践队员在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进行学习的留影。温静雅供图
  淮海战役中的“群众力量”
  在江苏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全景画馆的灯光渐亮,战火声、马蹄声、呐喊声同时响起,队员们仿佛置身战场。讲解员特意停下脚步,指向展厅里一双破旧的草鞋——它属于一位支前的农妇,每天往返十几公里为前线送粮。实践团成员用半天时间查阅了她的口述史资料,并在馆外探访了支前群众纪念碑。“淮海战役的胜利不仅是将军们的谋略,也是千千万万无名者的付出。”队员感慨。

  图为江苏徐州实践队员在淮海战役纪念馆参观学习。史功成供图
  邹长中心县委旧址的“根据地密码”
  山东滨州的邹长中心县委旧址里,保存着一面褪色的党旗。讲解员说,这面旗曾被一位交通员藏在农家炕下,历经多次搜捕仍然安然无恙。队员们通过电子沙盘模拟县委在敌后开展工作的路线——密布的交通线和秘密据点像一张生命网络,将群众、部队、组织紧紧连在一起。“看似普通的院落,却是抗战时期鲁中地区的‘中枢神经’。”实践团成员在调研笔记中这样描述。

  图为山东滨州实践队员在邹长中心县委成立旧址参观红色文献。孙心怡供图
  “此次实践活动中,队员们不仅记录下历史,更不断追问这些历史与当下的关系。所有成员都是中共党员或预备党员,他们在结束调研时一致表示,这趟实践不仅让自己对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有了更鲜活的认识,也让‘党性修养’从书本概念变成了可感可触的力量!”队长郭彤彤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通讯员任晓康)

社会实践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社会实践热点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