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文化知识照亮童年梦想

    2025-08-23    阅读:
    来源:“红心研墨”暑期志愿教学服务团队
 8月12日清晨,几位身穿志愿者服装的青年志愿者整装待发,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暑期志愿教学服务团队的大学生志愿者在组长朱益凡的带领下,带着精心准备的教学物资和活动方案,前往扬州市宝应县小太阳教育托管中心,开展为期一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教培活动。
初心启程:青春力量奔赴教育之约
清晨的阳光刚洒满大地,在组长朱益凡的带领下,“红心研墨”团队的志愿者们携带精心筹备的教学物资——从英语单词卡片、数学几何模型到绘画工具,再到反复打磨的活动方案,向着小太阳教育托管中心出发。此次为期一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教培活动,目标明确:为托管中心的孩子们提供学业上的精准辅导、心灵上的贴心陪伴与文化上的深度浸润。
小太阳教育托管中心的孩子们多为四五年级学生,由于父母常年忙于工作,暑期里他们不仅缺乏家人的陪伴,学业上的困惑也常无人解答。志愿者团队在前期调研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迅速组建专项小组,结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与实际需求,制定了涵盖课业辅导、兴趣拓展、户外实践的“三维帮扶计划”。筹备过程中,组长朱益凡与托管中心工作人员反复对接细节,从课程时间安排到户外活动安全预案,每一个环节都经过多次调整。即便遇到计划外的难题——比如部分教学物资临时短缺、个别孩子的作息与活动安排冲突,志愿者们也凭借着“办法总比困难多”的韧劲,或紧急协调补充物资,或一对一调整方案,最终确保活动如期推进。这份为孩子们着想的细致与担当,正是青春力量最生动的注脚。
课堂内外:用爱搭建成长桥梁
上午9时,辅导课程准时开始。志愿者们根据孩子们的学业水平分成不同小组,展开针对性教学。在英语课堂,志愿者没有采用传统的单词背诵模式,而是设计了游戏,孩子们的声音此起彼伏,原本枯燥的单词记忆变成了欢乐的互动,连平时最腼腆的小姑娘也鼓起勇气参与其中。
数学课上,志愿者则把抽象的几何知识“搬进”了生活。一边展示实物,一边引导孩子们观察身边的几何图形,生动的讲解让孩子们眼中的数学不再是冰冷的公式,而是藏在生活里的“小秘密”。
除了学业辅导,志愿者们更注重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托管中心的小林同学性格内向,总是独自坐在角落,不愿与人交流。志愿者发现后,没有急于“改变”他,而是陪他一起画画。从最初的沉默相对,到后来小林主动分享画中的故事,再到下午的户外活动中,他主动牵起志愿者的手,这个过程里,志愿者用耐心与尊重,悄悄打开了孩子封闭的心扉。
步履不停:让温暖延续的约定

午后的阳光稍显柔和,经家长们一致同意,志愿者们带着孩子们开启了期待已久的户外活动。第一站是江苏省宝应中学——这所拥有百年历史的名校,青砖红瓦的教学楼、藏书丰富的图书馆、设备先进的实验室,都让孩子们充满好奇。“这所学校创办于1903年,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人才……”宝应中学的老师带着孩子们参观时,特意讲述了校史中的励志故事,当讲到“曾经有位和你们一样的留守儿童,通过努力考入这里,后来成为了科学家”时,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向往的光芒。
离开宝应中学,一行人来到大运河风光带宝应运堤段。站在古朴的堤岸上,望着碧波荡漾的河水与往来穿梭的船只,志愿者向孩子们讲述这条“活态文化遗产”的故事,孩子们听得入神,有的还拿出本子记下志愿者说的话。微风拂过,孩子们的笑声与河水的流淌声交织在一起,成了最动人的旋律。
夕阳西下,活动接近尾声。志愿者们与孩子们在托管中心门口合影,镜头里,孩子们的笑脸格外灿烂。团队还计划将此次活动的经验整理成《志愿服务手册》,详细记录课程设计、沟通技巧、应急处理等内容,为后续的志愿活动提供参考。

这个夏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育服务团队的志愿者们用知识传递希望,用陪伴温暖童心。他们的脚步未曾停歇,正如大运河的流水般绵延向前。在青春与童真相遇的地方,那份跨越年龄的关爱,终将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最珍贵的礼物。
作者署名:通讯员 范磊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湖北三闾刺绣:针尖流转千年楚韵
  • 7 月 8 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调研团队探访湖北秨归县三闾刺绣传承人乔贵荣的工作室,揭秘这门源于汉代、承载屈原文化记忆的传统技艺。
  • 08-23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