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阳光如熔化的金箔,倾泻在斑驳的水泥地上,蒸腾起氤氲扭曲的热浪。老槐树耷拉着卷边的叶片,蝉鸣声浪粘稠绵密。2025年8月12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暑期志愿教学服务团队的成员们,带着青春的热情与知识的行囊,踏上了前往扬州市宝应县多所教育机构的征途。他们不仅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暑期课程,更肩负着培育一个个祖国的花朵的使命。他们在这个暑假与孩子们朝夕相伴,书写着一段段关于成长与唤醒的深刻记忆。
故事的开篇:播散希望的种子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一定要有爱心,要有职业素养。越是这些学生,越不能放弃。”志愿者团队的队长朱益凡说道,她的话语里透着一位教师的坚定,有着身为一位教师要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她的这番话也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让成员们都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色彩纷呈的教学活动
为了让知识如烛火般逐渐点亮孩子们的心灵,实践团队的成员们精心策划,设计了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他们给孩子们传授知识,为孩子们答疑解惑,还安排了有趣的词语接龙,大家的活跃度都很高。
“原来数学不是冰冷的公式,而是打开世界的万能钥匙。”一位学生在纸上写到。教育不该是死板的套公式解题,它应该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思维的碰撞。实践队员们真正做到了帮助孩子们在书本和生活中搭起一座知识的桥梁。

除了课堂教学外,实践队员们还带领孩子们走出了校园,参观江苏省宝应中学和大运河风光带宝应运堤段。在宝应中学的校园内,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朝气,各个校园角落里都能听见朗朗书声,学习氛围非常浓厚。而大运河风光带宝应运堤段风景秀丽,孩子们在参观过程中,既能开拓视野,又能陶冶情操,还能让他们疲惫的身躯得到休息,何乐不为。
“这次暑期社会实践,让我明白教育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耐心引导,需要循循善诱,这让我对教师这份职业多了一份敬畏与向往。”一位志愿者在活动结束时说道,“未来,我会带着这份感悟,以更积极的姿态去拥抱生活,去迎接每一次新的挑战与成长。”
故事的结尾:心与心的相互唤醒
活动接近尾声,实践成员们收拾行囊,里面塞满了孩子们悄悄递来的爱心小纸条和依依不舍的道别卡片。这些将成为志愿者们最珍贵的“实践报告”,行囊的重量,更源自于他们内心的沉淀与蜕变。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暑期志愿教学服务团队的志愿者们用他们的行动诠释了教育的真正意义。他们在乡土课堂的深处,触摸到了教育最本真的脉搏——那绝不仅仅是知识的搬运,更是心与心的相互唤醒,是生命对生命的深刻滋养。孩子们眼中被点亮的星光,恰恰映照出大学生们灵魂被擦亮的痕迹。 这场以"教"为名的暑期实践,最终成为了一场触及灵魂的双向奔赴。大学生们以青春为烛火,努力点亮一颗颗童心;而孩子们纯真的光芒,也反过来照亮了青年们前行的道路,他们更加明白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融合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