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推广普通话,筑梦童声里——普通话推广社会实践纪实

    2025-08-28    阅读:
    来源:柳玥
  为助力儿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搭建跨地域沟通的“语言桥梁”,同时守护方言文化根脉,2025年7月29日,我们走进济南市华山街道办事处暑期托管班,面向10余名小朋友开展了以“说好普通话,传承家乡音”为主题的普通话推广社会实践活动。
  一、初识普通话:溯源知意,种下规范语言的种子
  活动伊始,我们向小朋友们介绍普通话的起源。随后,志愿者通过“小故事大道理”的方式,阐述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志愿者还补充道,说好普通话不仅能方便日常交流,还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课本知识、了解全国乃至世界的文化。
  二、趣玩普通话:游戏互动,在欢笑中练准发音
  为让小朋友们在实践中熟悉普通话的运用,活动设置了“你描述我来猜”“词语接龙”两大趣味游戏环节。在“你描述我来猜”游戏中,志愿者提前准备了玩具熊、书包、苹果等小朋友们熟悉的物品,邀请小朋友用普通话描述物品的颜色、形状、用途,其他同学举手抢答。“它圆圆的,红红的,吃起来甜甜的,秋天成熟”,来自二年级的小朋友用清晰的普通话描述后,台下立刻有人喊出“苹果”;当遇到“它有四条腿,毛茸茸的,会汪汪叫”的描述时,孩子们更是争先恐后地举手,现场气氛热烈。“词语接龙”环节则聚焦普通话发音与词汇积累。志愿者以“天空”开头,小朋友们依次接“空气—气球—球体—体检”,过程中若有人发音不标准或接不上,志愿者会耐心纠正发音,并引导其联想相关词汇。游戏结束后,小朋友们纷纷表示“玩游戏的时候,不知不觉就把普通话讲得更顺了”。
  三、辩证看语言:普方共生,守护方言的文化温度
  活动接近尾声,志愿者特意设计了“普通话和方言‘是好朋友吗’”的讨论环节,引导小朋友们辩证看待两者的关系。“大家在家里和爸爸妈妈说什么话呀?”志愿者的提问瞬间打开了话匣子,孩子们有的说山东话,有的说河南话,还有的说江浙方言,现场变成了“方言小课堂”。
  志愿者顺势讲解: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沟通语”,能让不同地区的人顺畅交流;而方言是家乡的“特色语”,承载着家乡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就像我们既要会说普通话,方便和全国的小朋友做朋友,也要记得家乡话怎么说,因为那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教给我们的‘家乡记忆’。”
  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生动有趣的语言推广形式,让普通话成为连接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纽带,同时让方言文化在传承中焕发新的活力。
社会实践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社会实践热点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