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6日,盛夏的微风裹挟着暖意,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证青春·工筑基层”实践队的同学们,带着满满的诚意与热情,前往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湖畔老年养护中心,开展以“清洁宿舍窗面,守护老人舒心生活”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这不仅是一次践行劳动精神的实践,更是用青年行动为老年生活注入温暖的生动实践。
天刚蒙蒙亮,实践队成员便在校园广场集合。大家统一穿着印有实践队标识的服装,手中拎着提前采购的玻璃清洁剂、刮水器、无尘抹布等工具,还细心准备了手写祝福卡片和适合老人的便携小扇子,盼着能给老人们带去别样的惊喜。
乘坐大巴车抵达老年养护中心后,映入眼帘的是绿树环绕的庭院,老人们在晨练区慢悠悠地散步,空气中满是宁静祥和的气息。养护中心的负责人早已在门口等候,热情地迎接同学们,并细致介绍了中心的日常管理情况、老人的作息规律以及清洁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图为志愿者为老人擦玻璃。 马梦超 供图)
按照负责人的指引,实践队分成4个小组,分别前往不同楼栋的老人宿舍。刚走进楼道,就看到几位老人坐在长椅上聊天,见到同学们,老人们立刻露出了和蔼的笑容,主动招手打招呼。“孩子们来啦,快进来歇会儿!”一句亲切的问候,瞬间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同学们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分工协作有条不紊。有的成员先仔细清除窗台上的杂物,有的用喷壶均匀喷洒清洁剂,再用湿抹布反复擦拭玻璃上的污垢,最后由专人用刮水器将玻璃刮得锃亮,连窗缝里的灰尘也不放过。夏日的阳光越来越烈,汗水浸湿了同学们的衣领,但大家丝毫没有懈怠,反而更加认真——因为每擦干净一块玻璃,就能让更多阳光照进老人的房间。

(图为志愿者为老人擦玻璃。马梦超供图)
清洁间隙,同学们还主动与老人们唠起家常。“奶奶,您窗台上这盆绿萝养得真好,平时是不是经常照顾它呀?”“爷爷,您年轻的时候是做什么工作的,有没有好玩的故事跟我们讲讲?”面对同学们的提问,老人们打开了话匣子。一位曾在工厂工作的老奶奶,兴致勃勃地讲述着过去参与生产建设的经历,言语间满是自豪;还有一位爱好书法的老爷爷,特意拿出自己的作品给同学们展示,手把手教大家握笔姿势,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
在与老人的交流中,同学们也留意到许多温暖的细节:有的老人把家人的照片摆在窗边,照片上的笑容格外灿烂;有的老人在抽屉里珍藏着泛黄的老信件,字里行间满是岁月的痕迹。这些细节让同学们更深刻地理解了老人们的情感需求,也更加坚定了用行动守护他们晚年幸福的决心。
经过近三个小时的努力,所有老人宿舍的玻璃都变得一尘不染。阳光透过明净的玻璃洒进房间,照亮了书桌、床铺,整个宿舍都显得格外明亮温馨。老人们走到窗边,看着干净的玻璃,不停地向同学们道谢:“这玻璃擦得真干净,以后晒太阳都更舒心了,谢谢你们这些好孩子!”听到老人的夸赞,同学们的心里满是成就感。
除了清洁工作,同学们还精心准备了一场小型文艺表演。有的同学演唱经典老歌《茉莉花》,熟悉的旋律让老人们忍不住跟着哼唱;有的同学表演手语舞《感恩的心》,轻柔的动作传递着真挚的情感;还有同学朗诵原创诗歌《致岁月里的长辈》,朴实的文字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一位老奶奶更是被气氛感染,主动站起来唱了一段地方戏曲,赢得了同学们阵阵掌声。

(图为志愿者为老人洗毛巾马梦超供图)
表演结束后,同学们将准备好的小礼物送到老人们手中。接过手写祝福卡片和小扇子,老人们的眼眶有些湿润,紧紧握着同学们的手不愿松开。“你们能来,我们就特别开心,这些礼物我们会好好珍藏的。”一位老人的话语,让现场的氛围愈发温暖。
活动最后,实践队全体成员与老人们、养护中心工作人员一起合影留念。相机定格下一张张笑脸,也记录下这段难忘的温情时光。此次志愿服务活动,不仅改善了老人的居住环境,更让同学们在实践中体会到了“尊老爱老”传统美德的深刻内涵。

(图为志愿者合照。马梦超供图)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关爱老人是社会的责任,更是青年一代的担当。未来,“建证青春·工筑基层”实践队将继续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积极参与更多敬老助老志愿服务,让青春力量温暖更多老人的晚年生活,让爱与关怀在时光中静静流淌。
通讯员马梦超